1. 海洋营养元素
蓝鲸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这个作用和它们的体型庞大关系不大,虽然鲸鱼的体型很大,但是一旦这种鲸鱼死亡,一般都是搁浅在海滩上,只有少数的尸体会被海洋动物猎食。
而真正在海洋生物起到作用的,其实是蓝鲸的粪便,听到这里,或许大家都觉得恶心,但是这却是真实存在的,海洋世界不像陆地,其中食肉动物食草动物都有,而食草动物可以通过食草来填饱肚子,而食肉动物就通过猎食食草动物来填饱肚子,但是在草也在不断的通过摄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而生长。但是在海洋世界中,位于食物链最底层的浮游生物,就没有草那么幸运了,在一些水域中,有时候是没有那么多营养元素的。
但是有蓝鲸的话却是不同的,蓝鲸虽然庞大,吃的多,但是排泄的也多,一只成年的蓝鲸一天可以摄入5000千克的食物,其中可以排泄出4分之一的粪便,而该海域的浮游生物就是靠这些生物进食的。而有时候,即使是稍微大型的生物也会抢夺这些粪便。原因不是这些粪便太好吃,而是因为这些粪便中存在很多食物的残渣,由于蓝鲸特殊的消化体系,会导致很多食物没有消化完就被排泄出来,所以才迎来很多海洋动物的争抢。
2. 海洋生物中七大营养素含量
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膳食纤维。
3. 海洋营养元素循环的驱动力
地幔圈形状周期性变化使地壳产生势能(位能)力导致地壳运动.当地幔圈由圆相对变扁,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区地壳向低纬度区对挤;当地幔圈由扁相对变圆,恢复等位面平衡,南、北半球低纬度区的地壳区分别向高纬度区挤压. 地壳移动 地壳移动说是由哈普古德教授率先倡导,并经爱因斯坦所肯定。简单地 说,这个学说主张,地球大约30英里厚的表壳,在8000英里厚的一个地球中心核上滑动, 地壳移动的力量迫使西半球大部分的地块往南经赤道,继续往南极圈移动。而地块在滑 动时,并非在垂直的南北子午线上移动,而以现在的美国中央平原为轴心,展开回旋运 动。运动的结果为,北美的东北部(北极过去的位置便在哈得逊湾一带)从北极圈被拖 曳至比较温暖的纬度地带,而西北部(阿拉斯加和育康地区)则与西伯利亚的大部分, 向北回旋,进入北极圈。 至于南半球,哈普古德的模型显示,现在被称为南极大陆的大陆块,其中大部分原 来位于气候比较温暖的低纬度地带,但因地壳变动,整个移动了30度(大约2000英里), 而在公元前14500年到公元前12500年之间,进入了南极圈。不过这个大变动,对整个地 球产生的莫大震撼,余波荡漾,一直到公元前9500年仍未能平息。 假设,在地壳变动之前,南极大陆原本为一块绿意盎然、适合生物生活的土地的话, 它是否有可能曾为一个伟大文明的发育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个文明很可能经地 壳的变动而轻易被摧毁无疑。伴随地壳变动时的各种天灾,如海啸、飓风、雷雨、火山 爆发、地球断层、天色变黑、冰原的扩大,都会重复不断地发生。而且经过1000年这般 的摧毁,都市、大建筑物、大图书馆等所有代表文明痕迹的遗物,都永久地封埋在厚重 的冰块下了。 因此,如果地壳变动说是正确的话,世界各地残存的不正是“上帝”的指纹了吗? 它们正是南极大陆冰封下文明留下来少数的线索。这些线索包括了南极下那个文明曾经 经营过的活动、事迹,被误解的思考和几何学的建筑物等。那个文明兴盛时,人们相偕 乘坐着大船,越过波浪汹涌的大海,移居至远方。从尼罗河谷(最初可能是在蓝尼罗河 的水源,坦那湖附近)到墨西哥谷(Valley of Mexico),乃至于安第斯山的的的喀 喀湖附近,及其他数个地方,都有明显的指纹…… 也就是说,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我们都可以看见失落文明的指纹,但却看不见它的 真相,因为文明的本体被埋封在南极大陆2英里厚的冰块下,比月球的里侧还更不容易 为考古学者所接近。难道这是事实? 还是虚构? 有可能? 绝对没可能? 南极大陆为世界第五大陆块(表土面积近600万平方英 根据地壳移动说,南极洲大陆的大部分,在公元前15000年左右时,还位于南极 圈的外面,因此不但可能有人居住,而且具备了文明发展中必要的气候与资源条件。然 而,后来因地壳滑动的大变动,使该大陆块移动至现在的南极圈正中央的位置上。从地球物理学的观点来看,有可能(一)曾经在一个比较温暖的纬度上,(二) 大约2万年前,因地壳变动的关系,被移动到南极圈中来的吗? 换句话说,南极大陆有可能移动吗? 极地的死亡沙漠 “大陆漂移”以及“地块结构地质学”(Plate Tectonics,因构成地球表层部分 的几块大岩板的移动而造成地壳变动的学说),已成为1950年代以来,向大众说明地壳 变动学理论时的关键概念。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再走进基本的科学机制,只需要了解, 大陆地块从某个角度来看,其实只是“漂浮”在地球的表面,随时会移动,改变位置。 例如,如果我们研究地图上非洲的西海岸与南美洲的东海岸的关系,会发现很明显地, 这两个地块曾经是合而为一的。不过,过去一般认为大陆漂移为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两个大陆板块互相接近或分离2000英里,至少需要2亿年。也就是说,移动的速度是非 常、非常缓慢的。 大陆漂移的学说和哈普古德的地壳变动说,彼此其实并不悖离。哈普古德认为两者 可能同时发生,也就是说,地球表面的地块,可能的确如地质学家所说的,有非常缓慢 漂移的现象,但这并不表示说其中的一个地块,不能偶然也有一次快速的变动,与其他 大陆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而只是整体的或部分地,向地球的两极(也就是自转轴周遭 的南北极为中心,全年为冰雪所覆盖的地区)方向或由两极的方向向外移动。 是大陆漂移吗? 是地壳的变动吗? 两者同时发生? 或者有其他原因? 老实说,我不知道。不过,一些有关南极大陆的事实,单纯却令人寻味,简单却难 以解释。如果不用“突然之间的大变动”(而且以地质学的眼光来看非常接近的大变动) 的概念,我们将无法理解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平铺直述的事实了。 在验证这些事实前,让我们先铭记在心,现在我们谈的南北极陆块,一年中有6个 月,太阳一次也不上升,但是又有6个月,是太阳根本不下山(从南极来看,一天24小 时都是白天,太阳只在地平线的低点便停住,每天周而复始地在空中画起圆形轨道)。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在极点附近,气温最低可以达到摄氏零下89.2度。沿 海岸的地区稍微暖和(摄氏零下60度),成为为数庞大的海鸟积聚的地方,但是南极没 有一种原生哺乳动物,只有少许能够耐得住寒冷与长期没有阳光的植物,才能够长期生 存于南极地带。《大英百科全书》中间简明列下了南极的生物种类为:“地衣类、苔类、 地钱苔类、霉类、菌类、藻类……” 也就是说,南极地处世界之末,虽然是一块广阔的大陆地块,但是终年为雪封闭, 生活条件严苛,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冰雪沙漠。在过去5000年人类有文字历史以来,南极 的状况一直都没有改变
4. 海洋营养元素有哪些
海洋中生活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是以单细胞或以群体形式存在,能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等等。但按狭意所指仅为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细菌。微生物体积大多非常微,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如海洋细菌,它的直经大多仅为几个微米到零点几个微米。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颇大。如胶州湾每毫升海水中生活着几百个,多至几千万个细菌。它们对我们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首先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参与海洋中物质循环,如果没有这些微生物,那么海洋中生物尸体无法分解。生物所必须营养元素逐渐枯竭,生命无法繁延。同时海洋微生物在消除海洋中污染物质、海洋自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能将石油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类氧化菌,能分解有机酸等有机物的光合细菌,还有许多细菌能分解农药。海洋中污染物质几乎都能被微生物分解,只是速度快慢而已。海洋中还有许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用作药物、酶制剂等微生物制剂。
但是海洋中也有一些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如夏天我们吃了不新鲜的又没有很好煮孰的蛤蜊等贝类,能引起呕吐和腹泻,这主要是贝类中生活着付溶血孤菌之故,水产养殖中鱼、虾、贝、藻等病害发生,大多也是由于感染了致病微生物造成的;另外,港口、码头、船只污损都是有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5. 海洋营养元素间化学计量关系
意思是12海里。
海里是国际度量单位。
1海里=1.852公里(千米) (中国标准)。
标准符号n mile,简写为nm。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所用的符号是n mile。
它等于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1分(一度等于六十分,一圆周为360度)所对应的弧长。
由于地球子午圈是一个椭圆,它在不同纬度的曲率是不同的,因此,纬度1分所对应的弧长也是不相等的。
6. 海洋营养元素含量表
氧、氢、氯、铜镁、硫、钙等,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食盐,食盐的化学式为Nacl,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