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经济对一带一路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2-24 16:21   点击:291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中国海岸线长,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有利于发展对外交往,发展海洋运输资源种类丰富,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陆地面积大,陆上邻国多可以合理分布工业农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

中国的地理优势条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是

我国陆地幅员辽阔,大陆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长达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共计32000多公里;岛屿有6500多个;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约300多万平方公里。

我国海域广阔,资源丰富,所以中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保持持续发展的后劲,大力开发海洋,管好海洋的工作,已摆到我国的议事日程上。

3.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和目的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1.能够缓解中国陆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油气和矿产等资源,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掌握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增强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2.能够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中国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能够推动其他产业的升级发展,海洋尖端科技的突破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海洋历来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助于推动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

4.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海洋意识,提高对深远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避免他国侵占中国海洋权益,并为海军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4. 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

主要包括三大内容:

①制定海洋战略。包括以扩大管辖海域和维护中国在全球的海洋权益为核心的海洋政治战略,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国为中心的海洋经济战略,以近海防御、远海护卫为主的海洋军事战略,以高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海洋科技战略。制定海洋战略,要把握国际政治背景和基本特征,全面分析中国面临的海洋发展和安全形势,确定海洋战略目标和发展道路,明确指导思想和原则,制定相应的战略举措。

②加大海上力量建设力度。从中国海上方向安全形势看,围绕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而进行军事斗争复杂而紧张,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也日益严峻。而中国海军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军事能力发展远远落后于维护海上安全的需求。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来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特别应着眼海洋强国的长远需要来筹划海军发展,对国防资源的需求和分配作出结构性调整,加大海军的建设投入,推动海军快速发展,建设一支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

③坚持陆海统筹。从中国陆上安全形势极大改善,而海上安全相对紧迫的实际出发,跳出海防与塞防之争的历史窠臼,充分利用陆上安全形势长期向好的“地缘红利”,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将陆海安全统筹的重心由陆上转向海上,依陆向海,以陆援海,陆海协同打破强敌海上围堵,消除海上通道安全隐患,促进海上安全态势改善。

5.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经济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尤其是在宋元时期,中国造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也是新形势下中国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还是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不仅有助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大大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最终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实现互利共赢。——常识经济篇。

6.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加大对特殊地区的发展支持。加大力度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健全现有帮扶机制,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加大力度使这些地区尽快摆脱贫困,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国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形成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机制。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特别是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新的发展支撑和发展机制。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健全戍边机制,以发展促巩固,以治理保安全。

第二,深入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围绕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和优势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等重点,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针对制约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体制机制难题,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市场机制维护、营商环境改善、思想观念更新等,通过营造更好的振兴和发展环境,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结构调整与升级,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充分发挥中部地区连接东西南北的区位、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网络、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较好等优势,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发挥东部地区高端要素聚集、创新能力较强、开放条件和市场环境好等优势,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尽快实现发展动能变革,通过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第三,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区域内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科学布局卫星城和产业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合理疏解区域内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形成分工布局合理、相互协作配套、利益补偿共享的区域合作新局面。

第四,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长江水质不容乐观。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形成更加有效的上下游联动保护机制,以发展绿色低碳和高附加值经济为重点,保护好长江一江清水。

第五,深化区域合作,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要通过统一市场为基础的要素自由流动,以及有效激励先进、更好帮扶落后、公平分享利益的制度和政策机制,更加有效地深化区域合作,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第六,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日益重要的国土空间和资源,要加强陆海开发和保护的统一规划与协调,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生态,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步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