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赤道海洋性气候(海洋热力赤道北移的原因)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2-20 10:36   点击:12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赤道海洋性气候

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大气上升运动强,降水丰沛,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为下沉运动,降水量极少。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加上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暖海水流向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结合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的影响,大气-海洋相互反馈,数据统计表明,海水表面温度升高1℃,就会导致海面上空的大气温度上升6℃,从而造成大气环流异常。

从全球范围看,厄尔尼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赤道以及赤道沿边地带气候反常。直接影响严重的主要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国家,包括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澳大利亚,印度,东南亚的印尼、马来亚等,非洲南部等。间接影响的国家为中国、美国等。其中,东南亚、澳大利亚、印度以及非洲南部地区干旱,巴西和北美洲多雨,中国则表现为北方干旱、南方多雨。

2. 海洋热力赤道北移的原因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惟一的原因。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等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的

3. 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偏高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异常的现象是

叫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与另一现象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

从原理上来说,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且通过大范围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异常现象。从影响结果来说,主要造成的是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的地区气候出现反常现象,比如南美出现洪涝,印尼群岛出现干旱等。

4. 赤道地区海水温度是最高的吗

应当分类讨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纬度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在高纬度地区,海面温度一般是海面低,往下的海水温度相对较高,比如南极、北极地区;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由于海水吸收太阳的辐射热,因此海面海水的温度最高,越往下越低。

当然,有很多因素影响到海水的温度,比如海底火山的活动会导致深海海底的海水处于高温。此外,洋流的运动也会造成海水温度的巨大差异,著名的暖流比如墨西哥暖流湾流、北大西洋暖流、黑潮、对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莫桑比克暖流…… 寒流比如亲潮(千岛寒流)、北太平洋的加里福尼亚寒流,南太平洋的秘鲁寒流,北大西洋的加那利寒流,南大西洋的本格拉寒流,南印度洋的西澳寒流等等。

5. 赤道的海洋

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赤道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 5.11×108平方千。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赤道半径6,378.2km,赤道周长40075.7km。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6. 赤道海洋性气候位置

南海和南海诸岛全部在北回归线以南,接近赤道,属赤道带、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南海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非常明显、终年高温,余量充沛、常台风。

7. 赤道附近海域全年气温较高海水温度高对吗

①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或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密度大;海水的密度随时间、空间变化幅度较小;海水的密度大,浮力也大,在海水中游泳比在淡水中不易下沉;南极寒冷,盐度高,海水的密度大。

②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力与海水的密度都有关系。温度和盐度对于密度的影响是,温度相同时,盐度愈高则密度愈大;盐度相同时,温度愈高则密度愈小。但是一般来说,海水盐度的水平或垂直变化都不大,所以海水温度是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

③由于赤道地区降水多,因而盐度比副热带海区低,因此赤道附近的海洋表面与相邻海区相比温度和盐度的状况是温度高、盐度低。而南极地区海水温度极低,所以密度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