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生活的鱼
鲨鱼的外貌:体呈长纺锤形。鳃裂侧位,胸鳍正常,不与吻的前缘愈合;北鳍背位;歪尾型。身体呈纺锤状,头两侧有腮裂,但类似普通鱼。除个别例外,典型的鲨鱼皮肤坚硬,呈暗灰色,牙齿状鳞片使皮肤显得粗糙。尾部强壮有力,不对称、上翘;鳍呈尖状;吻尖,前突,吻下有新月形嘴及三角形尖牙。鲨鱼无鳔,需不停地游泳以免沉到水底。
习性:鲨鱼大多以鱼等海洋动物为食。鲨鱼以受伤的海洋哺乳类、鱼类和腐肉为生,剔除动物中较弱的成员。鲨鱼也会吃船上抛下的垃圾和其它废弃物。此外,有些鲨鱼也会猎食各种海洋哺乳类、鱼类和海龟和螃蟹等动物。
2. 海洋生物的鱼
能记录到已知20278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
1、海洋哺乳动物,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等。
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
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
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
5、海洋节肢动物,目前,节肢动物4362种,如鲎、虾类、蟹类等。
6、海洋软体动物,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文蛤、乌贼、章鱼。
7、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
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3. 生活在海洋里的鱼
鱼的体型特征-鱼的形态特征
鱼的外形结构的特点
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2.体形多呈梭形.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体表多披鳞片
3.以鳃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 入与流出
4.血液循环是单循环,与鳃呼吸相联系,心脏一房一室
鱼的生活习性:终生生活在水中; 体温不恒定;
食性多样化。
体形:梭形,减小水的阻力
体色: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2.鱼的形 体表: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
态特征 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鳃; 呼吸器官
鳍: 运动器官
3.鱼的 尾鳍: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
运动 骨胳:保护和支持身体
鳔: 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鱼的形状颜色特点
(1)身体呈梭形,在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2)鱼身体的背面是深灰黑色,腹面是白色,不管是从上面还是下面看,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利于鱼的生活.
(3)鱼的身体长有①胸鳍、背鳍、②腹鳍、④臀鳍和⑤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 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 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的作用,鱼的游泳是靠身体的尾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协调作用而实现.
4. 海洋生活的动物有哪些
海洋动物现知有大约20多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一直到高等哺乳动物——鲸类等;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等3个大的类群。
5. 在海洋生活的大鱼
在海里吃小鱼,躲避大鱼生存。
6. 海洋鱼类生活史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中3次与海洋重要微量元素指数下降有关,这些微量元素对于生命至关重要,其指数过高或者过低,都将导致整个海洋食物链崩溃。
澳大利亚科学家对远古海底岩石进行了检测分析,该岩石包含着硒、锰、铜、锌和钴。
他们指出,这些微量元素对于海洋生命意义重大,其指数过高或者过低都将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这将有助于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物种灭绝事件。
科学家通过研究6亿年前海洋硒指数含量,发现每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发生时都出现了硒指数下降。
该研究负责人、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Long教授称,虽然我们也考虑过其它的解释观点,但是海洋微量元素严重损耗最有可能解释地球物种大灭绝事件,并且该观点此前从未被提过。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未来的环境变化。
他们发现奥陶纪、泥盆纪和三叠纪时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均出现了海洋硒含量降至最低点,大约在1-2 ppt(纳克/升)之间。
Long教授指出,如果海水中没有充足的微量元素营养,那么海洋生命将逐渐灭绝消失。
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海洋营养循环机制,确定未来不再出现这样的灾难。
这项研究检测了全球多处海洋的1800个海洋岩石样本,其历史可追溯至35亿年前。
该研究呈现了地球物种大灭绝酝酿形成的新理论。
科学家使用激光分析技术测量硒,它存在于6亿年前海洋黄铁矿岩石中,同时他们还测量了其它微量元素。
研究报告合著作者、塔斯马尼亚大学罗丝-拉奇(Ross Large)教授说:“像锌、硒、铜、钴、锰和硒等微量元素,对于生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在海洋中的含量指数具有一个特殊的容差范围,过多或者过少对生命都是有毒害的。”
罗丝解释称,目前表面海水硒含量为155ppt(纳克/升),海底硒含量指数会有轻微波动。
许多海洋生物,例如:浮游植物、软体动物、鱼类,甚至是陆栖动物和植物都存在着硒耐受度。
这种微量元素的指数破坏将对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涟漪效应,远古时期海水硒含量下降,将影响浮游生物生存,最终导致整个海洋食物链崩溃,大量海洋生物灭绝消失。 参考: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