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生态破坏和保护
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1、耕海牧渔 渤海具有建设世界一流海洋牧场的理想条件。
由于有黄河、海河、滦河、等河流的注入,渤海海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盐,PH值适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渤海属富营养海域。由于水浅,风浪小,各类海洋生物不约而同选中渤海作为自己的“产房”。因此,渤海自古就有“天然渔池”的美称, 海洋生物资源200多种,其中鱼类110多种。中国的海水养殖技术比较成熟,有些甚至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正是由于有成熟的技术作依托,中国水产品产量连续几年居世界首位,对虾的养殖技术、效益指标都居世界前列。对虾年产量过万吨的县都集中在河北省的沿海。2、海滨旅游:我国海岸线曲折绵长,岸外岛屿众多,海岸地貌类型齐全,海岸带南北纵跨三个气候带,自然风光各异,拥有许多旅游价值很高的风景区。我国历史悠久,海洋文化积淀丰厚,海岸带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概括起来,我国海洋旅游景观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海岸景观。海岸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两大自然体系的衔接地带,这是海洋旅游中最基本也是最有魅力的景观。浩翰的大海和各式各样的海岸地貌,构成一幅幅壮丽的图画,让人流连忘返。海岸带的山地,往往岩石被海水蚀成各种奇特造型,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大连金石滩是一种海上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态的礁石被誉为“海上石林”“神力雕塑公园”。而沙质海岸,又往往沙软滩平,海水清澈,用以开辟成海水浴场,是进行日光浴、游泳和各种海上文体活动的好地方。(2)、海岛景观。乘船到海岛旅游,可以体会到更浓的海洋情调。众多海岛耸立海面,风光绚丽,宛若仙山。海岛地貌、生物、渔村对游客都极富吸引力。(3)、海滨山岳景观。中国名山很多,然而名山又坐落在海滨实为难得。青岛崂山兼有奇峰、异洞、怪石、茂林、飞瀑、流云之美,更以“山海奇观”著称天下,素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之说。我国海岸带上的名山还有大连老铁山、连云港云台山、舟山普陀山等。(4)、海洋生态景观。在海滨地带或一些小岛上,往往有一些珍稀的、独特的生物群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有些近岸海湾,海水清澈透明,海底渔礁跌宕,各种各样的鱼群翔游嬉戏,五光十色的贝类漫步海底,千姿百态的藻类随波荡漾,婀娜多姿的珊瑚笑靥生花,构成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适合开展潜水旅游和建立海底游乐宫
3、矿产资源 南中国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另三个中心是波斯湾、欧洲北海和墨西哥湾)。南海西部(包括莺歌海盘地、琼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则是中国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另三大中心是渤海湾)。东海即是长江口海域、南海东部即珠江口海域)。勘探表明,南海大陆架有三个油气聚集十分丰富的大型沉积地,设在湛江市的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所属海域已探明具有生油、储油条件的构造超过400个,已找到9个油田和3个气田。由此可见我国开发海洋矿产资源的潜力是很大的。开发与保护 人类在开发海洋资源时对于海洋环境经常造成环境破坏,产生很多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例如:人类对于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是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方面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例如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经常带来石油污染,造成海洋污染。总之,我国拥有广阔的蓝色国土,我们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景是无限的!
2. 海洋生态破坏和保护措施
《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这是我省第一部海岛生态保护的创制性立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出台,对于保护长岛海洋生态,防治污染损害,促进长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共7章62条,遵循规划引领、保护优先、陆海统筹、绿色发展的原则,结合长岛海洋生态保护的工作实际,分别从规划与区域功能管控、生态修复与培育、污染防治、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规定。
《条例》根据长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当前环境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规范,注重解决海岛污染防治中特有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长岛试验区承担着生态保护屏障的特殊作用,必须注重规划牵引,做好系统谋划和规划衔接。
《条例》专章规定了规划与区域功能管控,要求长岛生态保护和建设发展应当符合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规划,不符合长岛试验区规划要求的既有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关停或者迁出。
科学确定长岛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产业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和海岸线分类保护范围。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条例》要求合理布局近海养殖区域,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在休闲度假、运动观光功能区域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污染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
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禁止从事围海填海活动,同时还对山体修复、海岸线资源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底资源保护与恢复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通过科学划定各类用地用海布局,根据生态涵养、休闲度假、运动观光等功能需求,统筹海洋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空间布局,逐步推行深海远海规模化养殖,鼓励科学建设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群,发展生态渔业等制度设计,引领和保障长岛绿色发展。
在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的关系方面,《条例》规定,在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逐步清理陆基养殖设施的前提下,明确应当兼顾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对因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造成损失的养殖业户依法予以合理补偿,对因生态保护转产转业的养殖业户和渔民,应当给予扶持。
《条例》还创新规定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明确规定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通过市场化、多元化方式筹集生态保护补偿资金。
《条例》坚持因地制宜,加强了对长岛特有的生态资源和海岛风貌的保护,对长岛特有的候鸟生存区域、斑海豹、球石和海岸线资源以及海岛特有风貌等均规定了保护制度和法律责任。
针对海岛污染防治特点,规定了细化岛上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防治措施,实行雨污分流和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等管控措施。
3. 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的后果
不是,水污染包括海洋污染水污染是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排放的各种外源性物质(包括自然界中原先没有的),进入水体后,超出了水体本身自净作用(就是江河湖海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来消除外源性物质)所能承受的范围,就算是水污染了。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4. 海洋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1、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
2、伐木、破坏植被,破坏生物栖息环境,不利于温室气体的吸收。
3、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
4、城市的光污染,破坏生物生态环境,如候鸟迷失方向。
5、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6、能源开采方式不当,破坏地标植被,污染周边环境。
7、过度捕捞鱼类,向海洋排放废弃物,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5. 海洋生态破坏和保护的关系
要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系统
海洋是地球的主体、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源泉。地球表面分属为陆地和海洋。如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2%;海洋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70.8%。海陆面积之比为2.5:1。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有人推算,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陆地耕地面积所提供食物的1000 倍。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雄踞北太平洋西侧,大陆岸线总长度达1.8万公里之多,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邻近海域陆架宽阔,地形复杂,纵跨温带、副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四季交替明显,沿岸径流多变,因而具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岸海域具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影响着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人类生存及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均与海洋息息相关。海洋生态环境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是海洋环境一个突出的问题。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污染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港湾,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其它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伤及环境美观等有害影响”。按此定义,海洋污染物指的是污染海洋的物质或能量,如石油及其炼制品、重金属、农药、放射性物质、热废水、固体废弃物、病原生物等等。
由于海洋空间广阔,因而有人认为海洋有无限的自净能力,但是海洋科学研究证明,海洋环境也是强度有限的生态系统,而且,因为海洋互相沟通,动力因素极其复杂,局部海域污染也可能逐渐波及全球,甚至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长期危害。
201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就全球大型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发布研究报告称,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型海洋生态系统状况堪忧。1957~2012年,在全球66个大型海洋生态系统中,有64处海域的海水温度持续上升。在塑料污染方面,东亚和东南亚海域、地中海和黑海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在海水富营养化方面,到2050年有21%的大型海洋生态系统将面临富营养化风险,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东亚、南美和非洲。此外,超过50%的全球珊瑚礁受到威胁,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90%。
6. 海洋生态破坏的后果
一、石油危害可分为三个方面: 1、一是油气污染大气环境,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理化反应污染;或燃烧生成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 2、二是污染土壤,这里我们不必多说明,大家都知道石油污染土壤的地方,寸草不生。 3、三是污染地下水,我们现在生活的水资源被污染,以至于地方性癌症村屡屡皆是,这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恶果是日日严峻。 二、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海洋。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此外还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收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三、防治治理 1、土壤 20世纪80年代以前.治理石油烃污染土壤还仅限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即热处理和化学浸出法。热处理法是通过焚烧或煅烧,可净化土壤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但同时亦破坏土壤结构和组分,且价格昂贵而很难实施。化学浸出和水洗也可以获得较好的除油效果。但所用的化学试剂的二次污染问题限制了其应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输油管线和储油罐发生故障漏油和溢油时土壤被石油污染的问题,美国埃索研究和工程公司就已经开始寻找清洁的生物解决方法,并且其实验室研究找到一种有效的“细菌播种法,开了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先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物修复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正在逐渐成熟。 2、水体 水体石油污染和土壤治理不同,水具有流动性,不及时处理会使污染范围以很快的速度不断扩大。因此.水体石油污染首先是控制污染然后再对污染水进行处理。而对收集上来的污水以及石油工厂排出来的石油污水采用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也称生化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处理废水中应用最久、最广和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将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3、空气 然而,对当今的空气状态,大家有目共瞩,石油工业对空气的污染,危害已经相当明显。到目前为止,对于石油产品对空气污染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治理方法,局限于采用控制油气排放等措施,如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而具体的污染治理方法还有待于人类进行探讨和研究。石油对空气的污染仅限于其所含的具有挥发性的物质以及轻质石油产品了,而不像对于土壤和水体,石油中的粘稠胶体可以在这两者中成片成块的形成时间很长的污染。虽然如此,石油产品对空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对空气相对于水体更具有流动和扩散性,治理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