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正厅级,非34所自划线,非59年第一批重点大学,非自主审核学位高校,A类学科不到10个,常年综合排名不如一帮211。生源也挺尴尬的,干不过中南财大,就业更加。海大真实实力就是中国矿大的水平。
A+学科2个:水产、海洋科学;B+学科共4个: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药学;B学科共8个: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C+学科共5个:数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C学科共6个: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C-学科共6个:物理学、地质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学院教师名单
苏纪兰,物理海洋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苏纪兰长期致力于物理海洋学环流动力学研究。
1935年12月,苏纪兰出生于湖南攸县。大陆解放前夕,苏纪兰随父亲去了台湾。
1957年,苏纪兰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异国生活条件的优越和事业的成功未能磨灭他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1967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在国外工作多年。
1971年,在夫人袁立宜的支持下,他们变卖了房子,辗转到加拿大打听回国事宜,后又向使馆多次申请回国。然而,当时大陆正处于“文革”动乱之中,苏纪兰的心愿迟迟未能实现。
1979年,苏纪兰带着一家人回归祖国,来到位于杭州的海洋二所工作,研究河口动力学及陆架动力海洋学。
1979年,回国到国家海洋局海洋二所工作。
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7.1-8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机械工程系 代理讲师
1967-1974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工程科学系 助教,副教授。
1971-1972 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海啸研究中心 研究员。
1974-1980 佛罗里达州立大西洋大学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1977年5月取得终身任教权)。
1979-1980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访问副教授。
1981-今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教授,研究员。
1993年,杭州湾水系界面对悬浮物和污染物质迁移的影响,浙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浙江沿海(台州湾)高混浊水体动力沉积研究,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中方成果,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中日黑潮综合研究中方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西北太平洋环流及其对我国近海环流的影响,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学院官网
物理海洋学是用物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海洋。物理海洋学主要研究发生在海洋中的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其中包括海洋中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海洋水文状态参数的分布和变化,海洋中各种类型和各种时空尺度的海水与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物理海洋学重点研究内容:主要是温盐密浪潮流,即温度、盐度、密度,波浪、潮汐、海流。不过物理海洋学发展至今,仅用这六点概括是不够全面的。还可以更全面的概括为海洋热盐结构、海水宏观运动、海-气相互作用、海洋湍流四个方面。
4.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学院院长
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学专业归属于海洋地球科学学院,该学院前身为山东大学地矿系,形成了以院士、杰青、泰山学者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海洋地质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学专业为省部级特色专业,设有地质物理研究所,在国内海洋地球地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5.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学院复试名单
就业领域的重点是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水利用、海洋制药、海洋保健品开发、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服务业、海洋能发电、海水化学元素提取、海洋采矿业,以及新兴的海洋空间利用事业等。
物理海洋学是一门牵涉面非常广、就业领域非常广泛的行业,需要多学科的人才。同时,物理海洋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还可涵盖其他许多行业,诸如大气科学领域、地质勘探领域、气象工作、有关学校的普通生物学教学,电子科技行业等,因为物理海洋学本身就是一门涵盖面非常宽的学科。
6.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学院专业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专业除必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外,选测科目要选政治科目,其它科目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