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陆与海洋(大陆与海洋相比,它们升温和降温的速度相是)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2-14 12:32   点击:209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大陆与海洋相比,它们升温和降温的速度相是

1、南极洲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长,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同时,由于太阳高度角小,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就较低。

2、南极圈以内各地都有一段极夜期,南极点极夜期长达半年,在此期间无太阳辐射收入,只有热量散失,因此冬季南极更冷。

3、南极洲是陆地,北极则为北冰洋。由于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因此冬季的南极比冬季的北极更冷。这一点是南极比北极更冷的关键因素。

4、南极洲是高原大陆,海拔高,气温更低一些。这一点也是南极比北极更冷的重要因素。

5、南极洲被冰雪覆盖,冰雪强烈反射太阳辐射,热量散失更多。气温更低。

6、南极洲中心为极地高气压区,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阻挡来自低纬的暖空气进入南极大陆,气温较低。

7、南极洲外围有南极环流,属于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2.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很显著,一般把大陆

一般来说海洋性气候是在大陆西岸,但澳大利亚东南部刮的是东南信风,带来大量的水气,而且这个信风是长年的不受季节影响,所以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整个地球信风的风向图形状类似于“<”状,折的那里是赤道。澳大利亚的信风是从东南方向过来的。

由于澳大利亚陆地面积较小,虽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但受海陆差异的影响不大,所以不会形成季风气候,而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势平坦,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进入东南部地区,对其影响较大,所以形成海洋性气候。

3. 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

南、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分别为-50都和-18℃,差别非常大。北极地区气温比南极地区高的原因有二:

一是南极地区海陆分布与北极地区不同。南半球的海洋在高纬度是东西贯通的,南极是块孤悬于海洋的大陆,这样的海陆布局使洋流形成了绕南极大陆的纬向洋流,阻挡了海洋高低纬之间的热量交换,而北极地区则相反。

二是南极大陆被冰雪覆盖,不仅不利于吸收太阳辐射,而且强烈反射太阳辐射,加剧了南极地区的低温。

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介于100—250mm之间,而南极地区只要55mm。北极地区降水较南极地区多的原因是:一方面,北极地区大部分是海洋,水源充足,并且没有南极地区寒冷,水分容易蒸发致雨,而南极地区主要是被冰雪覆盖的陆地,气温低,水分不易蒸发;另一方面,北极地区有大西洋暖流经过,暖流温度高,增温增湿,容易降水,而南地区极周围都是寒流,抑制了降水。

4. 海洋与大陆增温与冷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或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随季节而改变风向的盛行风,叫季风。

一般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由于风的转变,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为强盛,范围最大。

以我国为例,冬季,亚洲大陆辐射冷却强烈,温度低,空气密度大,形成高气压与它邻近的太平洋、印度洋,由于水的热容量大,辐射冷却不如大陆强烈,相对而言,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气压梯度自大陆指向海洋,因而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

夏季,亚洲大陆辐射增温强烈,温度高,空气密度小,形成低气压;而海洋吸热散热慢,辐射增温缓和,相对而言,温度较低,气压较高,气压梯度自海洋指向陆地,因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偏南风。季风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冬季风盛行时,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夏季风盛行时,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和多雨。从形成原理上讲,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基本相同,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风向转变以一日为周期,影响范围仅在滨海地区,一般10千米左右。

而季风是由海陆之间气压的季节变化而引起的,盛行风随季节的转变,以一年为周期,规模大,影响地区广。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一年中,随着季节的不同,风向有明显变化的风称为“季风”。

例如,在我国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吹偏北风,而夏季则多吹偏南风,这都是季风。 季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海洋和大陆的比热不同。

在夏季中,由于大陆比热小,日晒后大陆温度容易升高,因而气温比海洋上高,温度高空气密度小,于是陆地上形成低气压;而凉爽海洋上则形成高气压,因而夏季风就从南方海洋上高气压流向大陆低气压。所以,在我国夏季风的为偏南风。

在冬季中,由于地面接收到的太阳热量少并向空间辐射散失的热量,因而大陆温度较低,形成冷高气压,而海洋上却依然温暖,形成暖低气压。

所以,冬季风从内陆冷高压流向南方海洋的暖低压,就刮偏北风,这就是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此外,除了海陆之间热力差异会造成季风以外,地球上大气环流风带的季节性南北移动也会在有些局部地区形成的季风现象,不过这类季风的冬夏风向,并不完全相反。 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显著,正是这样的夏季风,使我国长江地区成为世界著名的粮仓 关于季风的成因问题,有人认为是海陆间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造成的;有人则认为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致。我国的一些气候工作者认为,季风现象是海陆分布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具体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响下的综合现象。

例如印度季风之所以特别显著和稳定,是由于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季风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正好是一致的。

冬季印度在冷高压的南面,又处于信风带的位置上,因此印度东北季风特别稳定;夏季印度在热低压的南面,又处于赤道槽北移时西南风经过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风也特别稳定。

由于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

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

冬季,亚洲陆地辐射冷却很快,形成干冷的西伯利亚高压(又称蒙古高压),在北太平洋面上为冷湿的阿留申低压,二者都非常发育,尤其是前者势力十分强大,几乎控制全部亚洲大陆。它是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源地,也是冬季大陆季风的源地。由于冬季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连成一片,二者复合,势力强大,成为亚洲大陆冬半年气候的主宰。高压干冷气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印度洋沿岸为东北风,这就是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具有晴朗严寒、干燥等冬季高压天气特征。冬季风为干燥陆风,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风,能形成大风雪。侵入长江以南地区的暧海变性极地大陆气团,能形成冬春阴暖或降雨天气。青藏高原,冬季阻挡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由于高原北面高压脊的存在,十分有利于冬季风的南下,使冬季风影响加强,造成我国冬季的寒冷气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压槽,由于槽前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对我国南方天气气候的影响也很大。又由于高原的阻挡,使高原北侧的南疆和河西一带,冬季干冷;而南侧印缅一带冷空气活动少,冬季干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个冷源,这将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下沉气流,从而也就加强了冬季季风环流。 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低压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与赤道低压连为一体。这时夏威夷高压西伸北进,势力最强,范围最大,因此就形成了从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的东南季风。这就是东亚的夏季风,它是源于热带海洋气团的暖湿气流,夏季时对亚洲大陆影响最大。亚洲南部,这时由于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后转为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当西南季风到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受阻于青藏高原而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向西,进而维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热低压;另一支沿山脉走向,流向我国,扩大了西南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范围。夏季时青藏高原对周围自由大气来说是热源,这必然要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季风低压,从而起了加强夏季风的作用。

5. 陆地和海洋升温降温速度差异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Thermal propertie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nd and the sea)是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比海洋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

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因而在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时,陆地降温快于海洋,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所以在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所以陆地上的气压高于海洋的气压,由于大气压力使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可以看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即导致季风的形成。最典型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