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的地形特征
地形是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可以分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两大类。我们人类是圣后在陆地上的,所以陆地地形我们比较熟悉,陆地地形的基本分类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坦开阔,相对起伏很小的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地区。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北美中央大平原、图兰平原、恒河平原、湄公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都是著名的平原。当然,有的平原海拔也不止200米,比如我国的成都平原、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世界地形图“高原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平坦开阔,相对起伏较小的地区。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南美洲的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总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千米,有一些高原地势也比较崎岖,比如我国的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世界高原总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是五种基本地形中占比最高的。中国地形单元分布图“山地地形”和“丘陵地形”有相似性,山地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的地形形态;丘陵地形是指海拔在200至500米之间,有一定起伏,有一定坡度的地形形态。
根据海拔高低可以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世界上主要的山地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乌拉尔山脉、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等等。
世界上主要的丘陵包括哈萨克丘陵、我国的东南丘陵、北美帕劳瑟丘陵等等。“盆地地形”是五种基本地形之中唯一没有海拔要求的地形,盆地顾名思义,就是像一个“盆”,也就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形态。世界上主要的盆地包括刚果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等等。
2. 海洋五种基本地形
七大洲:
亚洲:高原、山地面积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有最高山脉,也有最低洼地。
欧洲: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冰川地形广布,山脉主要在北部和南部。
南美洲: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东部为广阔冲积的平原和波状起伏的高原。
北美洲:明显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大洋洲:分为三个地形区:东部三地,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广阔的高原,中部平原地下水丰富,形成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非洲: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分为三部分:高原、盆地、沙漠。
南极洲: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地表覆盖着很厚的雪,冰层下有不同地形。
四大洋:
北冰洋:地球最北面,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甚是艳丽。
太平洋:世界第二大洋,呈南北走向,东西窄,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
大西洋:世界上面积最阔,深度最大,岛屿众多的大洋。
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有红海是世界上含盐最高海域,有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产区,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
3. 海洋的地形特点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象人们所想像的或是象表面看起来那样平缓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只不过一切都掩盖在海水之下进行而已。
海底地形与陆地一样,有山岭、高原、盆地、丘陵等形态。海底地貌按洋底起伏的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陆架是指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平浅海底。大陆坡是大陆架 与深海底之间较陡的陡坡。大洋底是海洋主要部分,有海岭、海脊、海底高原等正地形;也有海沟、海槽、深海盆地等负地形。
4. 海洋的地质特征
早古生代划分三个纪:寒武纪是根据英国威尔士西部的寒武山而得名;奥陶纪是英国威尔士的一个民族的名称;志留纪是威尔士民族居住地。 晚古生代也划分三个纪:早、晚古生代之间有一个地壳运动,称为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结束了古生代的历史。泥盆纪是根据英国西南的德文郡命名,日译为泥盆,我国沿用至今。石炭纪,因盛产煤层而得名,石炭是煤的旧时称呼。二叠纪首先研究地点在乌拉尔山西坡——彼尔姆,因这套地层明显具有上、下两部分,日译为二叠纪,也为我国采用。
该时期地壳发展日趋稳定,加里东运动以后,世界绝大部分地槽回返褶皱,古生代末期海西运动后, 世界范围内仅剩下两在地槽与两在古陆对立形势,地球在这时的南北分异较为明显。古地理发展的海陆配置,这时也发生较大变化,初步建立了现时地貌轮廓。生物 的演替,经过了几次飞跃,植物与动物都先后征服了大陆,高等生物发育繁衍。该期主要地质 事件有:
(1)从海洋占绝对优势到陆地面积不断扩大。
前古生代,地球上出现不少古陆,但多为一些地槽海所分隔,在元古代褶皱回返的地槽,到古生代时 又重新下陷,形成广阔的地台浅海,因此早古生代时,地球仍然是汪洋泽土,海洋占有绝对优势。早古生代,特别是志留纪末期的地壳运动,称为加里东运动。这次 运动后,加里东地槽全部回返褶皱,另一些地槽也部分发生褶皱回返,如蒙古地槽北缘的阿尔泰——萨彦岭地区;阿马拉契亚地槽的北段和南段的一部分;塔斯马尼 亚地槽的南段等。地槽褶皱回返转化为地台以后,由于活动区转化为稳定区,不但大地构造性质发生变化,而且隆起上升,由海洋成为陆地,所以加里东运动后,世界陆地面积便不断扩大了。
(2)南升北降地壳发展形势到北方大陆联合南方大陆开始解体。
经过了加里东运动以 后,一些地槽回返褶皱上升为陆地。但到了晚古生代,有些地区又开始下沉,成为地台浅海,因此世界总的形势仍然是南升北降,南方为大致连在一起的冈瓦纳古 陆;北方除加拿大与欧洲连起来以外,其余地区仍为地槽海与地台浅海所分割。但是到了晚古生代后期,由于海西运动,世界大部分地槽回返上升,世界范围内只有 横亘东西的古地中海地槽和环太平洋地槽还是海洋外,其余均隆起为陆地,于是北方古陆联合为一体,称为劳亚古陆。被古地中海所隔的南方冈瓦纳古陆,却开始解体,印非之间被海水所侵成为中生代大陆全面漂移所发生的前奏。
(3)地壳发展由活动趋向稳定,形成两在地槽与南北古陆对立形势。
发生在古生代,尤其是在二叠纪所发生的海西(华力西)运动,其影响要远比加里东运动大得多。通 过这次运动,世界绝大多数地槽全部回返上升。如西欧地槽、乌拉尔地槽、阿巴拉契亚地槽、塔斯马尼亚地槽等均转化为地台。上述地槽约有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因 此经过海西运动后,世界范围内地壳发展日趋稳定,出现许多年轻地台,开始了两在地槽与两大古陆的对立形势,结束了地槽占优势的历史。
(4)北方发育广大煤田,南方冰雪晶莹。
海西阶段,地壳运动频繁,海槽相继隆起,陆地面积不断扩大,陆地森林繁茂,尤其是沼泽地带,更适合一些进化不很完全的植物生长,再加上石炭——二叠纪气候湿润,因此植物大量繁衍,那时的北半球呈现出绿树成荫,森林繁茂的景观。又因地壳运动频繁,海陆多变,陆地长好的植物,常为海水覆盖,不久又上升为陆地,继续生衍森林,这种环境,恰为成煤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石炭、二叠纪是北半球最主要的成煤时期。
晚古生代的冈瓦纳古陆,虽然在印非之间下沉,海水内侵,却仍高高隆起,出现自震旦冰期以来的又一次大冰期——石炭——二叠冰期。冰川活动持续5000万年,冰盖面积仅巴西境内就超过400万平公里。这次冰期正好位于当时南极周围,冰川中心厚,呈放射状向四周围扩散,应属极地大陆冰盖类型。这次冰积物现在的分布位置,恰在非洲南部,印度半岛,南美的东缘,如果将这些大陆拼合,便恢复了大陆漂移前的状况,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5)中国地壳处于北升南降,北方稳定南方活跃的发展形势。
元古代中国北方形成的古陆,到早古生代仍在不断扩大,中奥陶纪以后,华北整体上升,形成华北陆台,并与西部塔里木古陆,东北、朝鲜连成一片陆地,称为中朝陆台。
南方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陆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志留纪末,是加里东构造阶段最剧烈的时期,南 方大部分为广西运动。这次运动使湘、桂、赣边的南岭地区上升,位于江南古陆与康滇古陆之间的上杨子海上升形成上杨子古陆,并与江南古陆、康滇古陆联成陆 地。这时江浙一带的华夏海岛,也成为华夏古陆。加里东运动后,我国西部的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大小兴安岭及喜马拉雅地区仍处于活动海槽。中国地壳北升南降的形势,早古生代就已形成。
早元古代我国北方形成的阿拉善古陆、晋陕古陆、胶东古陆,在早古生代初期仍下沉为地台浅海、至 中奥陶纪后,才与华北大陆整体上升。以上说明早古生代整个北方多处于稳定的地台阶段,沉积了稳定的地台浅海沉积,以石灰岩为主,岩层厚度多在数十米以内, 而华南则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碎屑岩系,反映了地壳运动较为活跃的特点。因此,早古生代中国地壳发展显示了北方稳定南方活跃的特点。
晚古生代中国与世界一样,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北升南降,北方稳定南方活跃的形势空前发展,中国初步奠定了现时地貌轮廓。
在华北、东北南中地区,从晚奥陶纪就已上升为陆地以来,沉积间断了一亿数千万年之久,到了中石炭纪,地壳才发生沉降,出现多次短暂的海侵,这种时海、时陆的海陆交互作用,最有利于成煤。因此华北煤田,主要形成于中、上石炭纪及早二叠纪,如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等这些古生代的地层中,均广泛分布煤田。至晚二叠纪时,又全部隆起成陆,沉积了陆相地层,一直延续至今,这样华北及东北南部便结束了海侵历史。新生代虽然沿海有几次海侵,但与过去相比,规模小、时间短,是微不足道的。
在华南,早古生代末的广西运动(加里东)对该区的影响:很多地区在早泥盆纪上升为陆地,但到中 晚泥盆纪时,一些地区复又被海水覆盖。当晚二叠纪的北方,已是一片陆地之时,而南方的半壁河山,仍在海洋之中。由于地壳活跃,火山喷发,流出的火山岩—— 峨眉玄武岩散布在大半个西南地区。由于海陆交替频繁,有利煤田形成。
在中国北部、西北部,原来分布好几条大地槽,沉积了厚至一二万米碎屑岩和火山岩。由于受晚古生代末海西运动的影响,天山、昆仑、祁连、秦岭、阿尔泰、蒙古——兴安岭等地槽,都相继褶皱隆起。
上述我国经过晚古生代海西运动后,华北、西北、东北以及华南部分,已连成广阔的大陆,我国大陆只有西藏、 西南和华南部分地区及东北乌苏里江口等地区有海水存在。所以说,晚古生代,或者海西构造阶段,是海洋向陆地转化的重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出现大陆占优势的 时代。同时经过了海西运动后,地势起伏,分异显著,山盆相间的景观,也开始出现。山盆的出现阻隔了气流自由流通,同时陆地增多,气候由湿润而转为干燥。这 一方面使生物界受到一次严峻考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生物的演化,为中生代生物大飞跃,提供了条件。
从上述整个古生代地壳发展来看,仍处于明显南北分异:北升南降或南海北陆;北方稳定,南方活跃的发展总形势。
5. 海洋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根据地形和水文特征,通常将中国海划分为五大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其中前四个海区的总面积约为473万平方公里。它们之间,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是出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日群日至山东半岛北端篷莱角;黄海与东海之间以长江口北角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来分界;而东海与南海之间分界线经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潍南侧至台湾南端的鹅銮鼻。台湾以东海区则是指琉球群岛以南,巴士海峡以东太平洋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