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地貌模型
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分割,构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轴状,水深约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洼地,称海盆。
整个海底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基本地貌。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一侧与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隆或海沟相邻,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会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大陆板块隆起抬升,在大陆板块一侧形成岛弧,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海沟,
2. 海洋陆地分布模型
海陆,海洋和陆地的总称。中国地域比较广阔,海陆状况也比较复杂,地处亚欧大陆东部,东部邻海,东南直面太平洋,东北环抱海湾;陆地东北三省以平原为主,气候寒冷,西北地区属荒漠和戈壁以及部分草原,华北地区大多是黄河冲击平原,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地,东南陆地主要是丘陵地带,西南地区属喀斯特地形,而西藏和青海则属典型的高原地带。
3. 海底地貌模型
海底地貌是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 。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4. 海洋地貌模型图片
海洋卫星是地球观测卫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高档次的地球观测卫星,包括军用海洋监视卫星、综合性的海洋观测卫星、各种专用的海洋学研究卫星等。
5. 海岸地貌地理模型
我国东南部滨临海洋,岛屿众多,星罗棋布,大陆岸线长达18000千米,岛屿岸线长约14000千米,海岸线分别属于平原海岸(沙岸)、山地海岸(岩岸)和生物海岸三大类,岛屿也有基岩岛、冲积岛和珊瑚岛之别,使海岸地貌和岛屿复杂多样。
世界各地海岸的形态千差万别,有的海岸陡峭曲折,有的海岸则比较平缓。海岸的升降运动是造成这种形态的主要原因。由于地壳运动等原因,有的海岸发生下沉,海水漫上大陆,淹没平原、河谷、山沟,使从前的高山峻岭变成海滨的悬崖峭壁,形成了险峻的深水港湾。与此相反,有的海岸地势升高,潮位线就会后退,一部分浅海沙滩就会升出水面,从而形成平缓的海岸。所以海岸的地貌也是千姿百态,类型多种多样的。
6. 海洋地貌模型怎么做
从沿海向大洋深处分布的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大洋中脊(又称海岭)、大洋盆地(又称洋盆,包括深海丘陵、深海平原)
7. 海洋地貌学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象人们所想像的或是象表面看起来那样平缓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只不过一切都掩盖在海水之下进行而已。
海底地形与陆地一样,有山岭、高原、盆地、丘陵等形态。海底地貌按洋底起伏的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陆架是指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平浅海底。大陆坡是大陆架 与深海底之间较陡的陡坡。大洋底是海洋主要部分,有海岭、海脊、海底高原等正地形;也有海沟、海槽、深海盆地等负地形。
8. 海蚀地貌模型
海蚀柱 (marine stack)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 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海岸侵蚀地貌类型。它是在海蚀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海浪的继续作用,岬角两侧的海蚀洞可以被蚀穿贯通,形成顶板呈拱形的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又称海穹、海拱石,常见于岬角海岸。
海蚀拱桥进一步受到海浪侵蚀,顶板的岩体坍陷,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之上,即为海蚀柱。
也可以由海蚀拱桥受蚀, 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由於海蚀柱形态多变, 有的还颇具姿态, 因此, 沿海渔民常用“石老人”、“石公公”、“石婆婆”、“石蘑菇”、“花瓶石”等称呼之。
9. 海底地貌模型制作
海岭是版块张裂的地方,岩浆从板块裂缝处涌出,遇海水冷却,形成海底山脉(海岭).后面涌出的岩浆将先形成的岩石向两侧推,海底岩石向两侧移动,到海沟处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面,重新融化为岩浆.岛弧和海沟是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相互碰撞,而大洋地壳倾没于大陆地壳之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