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情的海洋
他从海底生还
一个普通船员,随着沉船落在海底,苦熬125小时,竟然出现奇迹——
张书通被困海底125小时得救生还,有人说是个奇迹;然而,更为震撼人心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人们。
黄 海 沉 船
6月18日,黄海大雾弥漫。
这种海上大雾,叫“平流雾”,是海洋的“瘟疫”。它不仅使海面能见度不到二海里,而且能使雷达失灵。
12点35分,正在青岛海区胶州湾海面作业的天津航道局“津航浚102号”万吨挖泥船,大雾中突然被一个疾驰而来的庞然大物——“鲁海15号”集装箱货轮撞翻!
船身在震颤中迅速倾斜下沉!
机敏的电报员立即向青岛、向天津、向北海发出紧急求救信号。
哪料到,倾斜的船体像炒勺翻扣那样,疾速向海底扎去。电报员和一些船员来不及穿救生衣,就被甩入大海。
正在海面上捕捞作业的“鲁捞渔716”船,闻讯第一个驶向出事现场。只见落水的102号船船员们在海水中点点散散地拼命挣扎着。有时,一层海浪打过来,把他们卷进去,复又飘上来,又打下去,个个危险万分。“鲁捞渔716”船员们奋力抢救,费了很大劲,才营救上20名落水船员。
浓雾越来越大,天水一色,什么也看不见。渔船继续艰难地在海面上搜索。突然不远处漂过来一个人。船长吕良桨和大副吕良喜甩出打有活结的绳套,把落水人拉了上来,一看,此人脸色苍白,口吐白沫,肚子鼓得老大。是“102号”船长刘文强。吕良桨立刻命几个渔民轮流给他做人工呼吸。当轮到第四个人做人工呼吸时,刘文强终于“呀”的一声,吐出了胸膛中最后的溺水。然后,很快把他和其他遇救船员用救护车送往青岛港务局医院。
12时50分,海军北海舰队司令部作战指挥部接到“请求海军火速救援”的电话。
13时20分,北海舰队派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救捞大队”称号的“北救164”潜水工作船,奔赴出事海域。这艘潜水工作船曾抢救和打捞过50余艘国内外沉船。当他们抵达现场时,102号船只露出一点船尾舵和推进器,而且,还在缓缓下沉。 潜水中队队长李俊文急忙跳到沉下去的船底上,用一把铁扳手,用力砸船壳,叩问船内是否有人?在海浪涛声中,他似乎听到船内有人敲击回答。
船还在下沉,潜水员马立水迅速潜入海水中。他在沉船外,拔出潜水刀,“当当当”敲击船体。然后,侧过身来,将头盔紧贴船体,细听船内有没有反响。这样敲了许久,无任何回音。他又游到沉船尾轴处,用10多公斤重的潜水鞋“咚咚”猛踢船体。突然,意外地从沉船深处传来微弱的两下回音:“当!当!”
这两响微音,立即触动了马立水周身的神经。他怕自己听错了,又“咚咚”猛踢了两脚,仔细一听,又传来两声微弱的回音:“当!当!”他再次猛踢了一下,再次传来三声回音:“当!当!当!”
片刻,马立水周身血液都要沸腾了!他立刻用潜水电话向岸上大声报告道:“有活人!有活人!”
北海舰队首长立即命令:“增加援救力量,尽快救出海底活人!”
然而,所有的救援措施在船体下沉时是无法实施的。16名潜水员眼睁睁地看着无情的大海完全吞没了102号船。 这时,雾没散,天又下起雨。茫茫的大海上,雨点一阵紧似一阵。一会儿,山东省副省长李春亭率省交通厅负责人赶来了。
过了一会儿,青岛市市长俞正声赶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马辛春中将、参谋长姜可续少将赶来了。
当天夜里,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马占鳌、国家交通部有关负责人相继从天津、北京赶来了。
他们在现场的岸上临时成立了海上救助指挥部,组织了20多艘救援船,在出事现场及其附近反复进行了十几次搜索,在海面又救起10名船员。连同“鲁捞渔716号”船搭救的,共救出31名落水船员。这就是说,“津航浚102号”船39名船员中,8名失踪了。那么,扣在沉船舱中还有几个人呢?
海上救助指挥部的同志彻夜未眠,经研究决定:潜水搭救沉船内的遇险者。
海 底 寻 人
说起海底救人,谈何容易?!
102号沉船是一艘庞大而结构复杂的万吨级工程船。它翻扣海底,船内空间位置颠倒错位,通路统统堵塞,幸存者呆在哪里?即使探知他在何处,又怎能找到?
如果找到了幸存者,又怎使他不致被水溺死而安全地穿过23米深海上岸?
根据世界海难救助史记载,在深水蒙难3天者,救上岸来,无一生存。退一步讲,即使死不了,由于精神的崩溃,亦会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或由于血液含氮严重过量而造成高位截瘫残废。
难题困扰着前来营救的人们!
又一个不眠之夜。海上救助指挥部根据沉船状况、海水流速和气象情况,制定出一套抢险救人的方案:第一步清障找人;第二步请各方面专家共同研究稳妥的出水方案;第三步研究国外有关资料,做好时间短又安全的治疗抢救准备。
目前,最紧要的是找到沉海的船员。
雾茫茫,雨霏霏。在风浪滔天的海面上,清障找人的潜水战斗打响了。
每一次下潜,潜水员都面临着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潜水中队长李俊文身先士卒,第一个潜入海底,在湍急的水流中,奋力游动,向沉船靠近。
他顺着船体探摸着,突然摸到了机舱门。黑暗中,他的眼睛一亮,凭经验发现了气垫层。
气垫层,是指物体在水下由于压力关系形成的一定空间。102号船突然180度翻扣,形成了较大的气垫层,如同突然把空杯子扣入水盆中会出现短时间未进水的空气层一样,可以为幸存者提供喘息之机。
有气垫层,就可能有幸存者。这一发现使李俊文惊喜万分,他忘记了自己拖带的沉重供气管,在机舱门口,杂乱的堆积物卡住了供气管,使他突然进出不得。挣扎中,他的潜水电话线又被割断,无奈,只得返回水面。
气垫层内是否有人?李俊文为自己未能进去看个究竟而后悔不已,上船后,竟趴在床上失声痛哭。
潜水中队政委殷书华又带领4名潜水员下去了。
翻扣倒置的沉船内,不仅黑咕隆咚,而且船里仪器物件都在水中堆积移位,有的铁管倒悬,像一把把悬挂的利剑;有的设备、家具垒罗,堵塞了门窗、通道……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他们在黑暗中,凭着微弱的冷光管的灯光,钻到这儿,钻到那儿,到处寻找着遇难的弟兄。
突然,一名新战士的潜水服被角铁割破了,海水立刻灌进来,他呛了两口水。殷书华赶快指导着那位战士自救出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潜水员们心如火焚。要摸遍上千平方米的船舱,他们干一个月也完不成。他们只好暂时上来。
这时,从天津赶来的102号船轮机长凭记忆画出船内各机舱位置图及管路。指挥部决定:先攻辅机舱!
潜水员又下水了。按潜水规定,一个潜水员在24小时内只可下潜一次,20米深处一次下潜时间不能超过90分钟,这是国际潜水极限。然而,我们的潜水员们下潜时间,都超过二三个小时。
3天3夜的轮翻下潜,潜水员已处于极度疲乏当中……
20日20时30分,副中队长娄仁庆穿着75公斤重潜水衣,又一次潜入沉船。他一边清理乱七八糟的“路障”,一边拖带着几十公斤重的供气管和信号绳,在漆黑的船舱中艰难地挪动着。
3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打开了通往机舱的路,又是一阵紧张的搜索,他从水下报告:“辅机舱内没有人!”
负责监听的潜水员也报告:“船内敲打声听不见了。”
具体负责这次救援工作的北海舰队中校大队长李振山的心,一下子收紧了。海底情况瞬息万变,会不会是幸存者精神崩溃,出了什么意外?他看了看表:已是21日凌晨3时55分,102号船翻沉已经60多个小时了。
生 死 搏 斗
正当潜水员舍生忘死寻找幸存者时,一个顽强的幸存者,正在23米深的海底沉船内进行着生与死的搏斗。
这个幸存者叫张书通,37岁,是102号船的电工。
6月18日中午,张书通正在船上休班睡觉,撞船的巨响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他马上飞奔自己的岗位——主机舱,在船倾沉的那几分钟里,他关上水密门,又关好浮力舱。
此时,他已无法进房间取救生衣了,便抓住走廊的栏杆向外走,一把没抓住,被轰然涌进来的海水冲走了……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他醒过来,周围一片漆黑。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求生的本能?他发现自己双手紧紧地抓住一根管子,脑袋正好露出水面。他赶紧顺着管子爬到铁架子上,浸泡在海水里的身体冻得瑟瑟发抖,于是便摸到一盘水龙带,缠在身上取暖。
从不远处传来的空气瓶“吱吱”漏气的声音,他判定自己又回到了主机舱。
这里,曾经是他那么熟悉而且热爱的地方,现在却变得如此陌生、恐怖,脚下是海水,水面浮着厚厚一层机油,仿佛随时要张开黑乎乎的大口将他吞噬;周围,没有一点光亮,除了他坐着的铁架子,他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依靠。平生,他第一次强烈地体味到“孤独”二字的滋味。
人类特有的求生愿望支持着他。“我要让外边的人知道我还活着!”他脱下脚上带有铁头的大头鞋,在船壳上猛敲:“当!当!当!”鞋敲坏了,他又摸到6根电焊条扎成一捆,不停地“当当当”敲着。
陪伴他的只有寒冷、黑暗、饥渴!
敲了停,停了敲,60多个小时过去了,张书通又饿、又累、又冷、又困,但死亡的恐惧使他不敢睡觉。他多么希望能有一团火,一束光亮,或者隔着海水看一看星星,但这根本不可能,周围是无尽的黑暗。
“难道我就这样死去了?我才37岁,生命的火焰正旺的时候,还有多少事要做啊!”他想起温柔的妻子,心里一阵酸痛。
结婚10来年,自己奔波于海上,把孩子、老人,全都推给了她,没有尽到丈夫的职责。他又想起儿子,可爱的小顺顺……他不禁喃喃自语:“不!我不能死!”
当他听到船体外传来回击声时,崩紧的心稍轻松一些:“外边的人一定会找我,这声响就是对我的呼唤!”他在船上学过自救常识,以前又爱看航海杂志。现在,这些知识都有用了。他用力憋住尿,减少热量流失……
希 望 之 光
3天3夜,他坐在铁架子上,没进一滴水,没吃一粒米,也不敢打一个盹儿,那捆电焊条还攥在手里,然而再没有举起它的力量……
正当张书通在海底苦苦等待的时候,素有“水下探摸专家”之称的士官任海明,乘潮汐中最后一次潜水机会,又潜入海底。
沉船内可以容人的各个房间和部位都被找遍了,现在只剩下主机舱。
任海明顶着激流奋力潜入沉船,在船的“天花板”上一点一点往前挪蹭着。他爬过外走廊,蹭过内通道,漆黑的船舱没有一点声响,只有他碰到路障的“叮当”声。他手中举着的冷光管,在水下发出蓝莹莹的光。
突然,他被绊了一下,借冷光管微弱的光亮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具横卧在地的尸体,被一堆仪器压住了。任海明把杂物仪器清理干净,看看遇难者再无生还的希望,又继续往前摸。
此时,他头晕腿麻,再也拖不动身后的供气管了。他只想躺一会儿,歇一下……
“幸存者在等着我。”他咬咬牙,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前爬。
顺着一根铁管,他发现有梯子,顺着梯子摸过来。
“这里有气垫层!”任海明一阵高兴。
这一发现使任海明浑身又有了力气。为便于观察,他关上头盔里“吱吱”响的供气,不顾会窒息自己的危险,向前摸去。
昏沉沉的张书通,突然听到一阵“咕噜噜”的声响。在这死一般的沉寂的海底,每一点声响都给他带来生的希望,他用力睁开眼睛,在黑暗中看到不远处有一点蓝莹莹的光亮。
“快来救我!”他本能地拼命呼喊。然而,干涩的嗓子发不出一点声音。他想往亮处奔去,可浑身无力,手脚都不听指挥。
“我要让他看见我,一定让他看见我!”张书通心里明白,如果营救的人没有发现他,人们就不会再到这里来了,这是他最后的生存希望。他竭尽全力向亮处爬过去。
爬一寸,就靠近生一寸;挪一点儿,活的希望就大一点儿。他拼尽全力,终于喊出了:“我在这儿!”
任海明欣喜若狂,冷光管微弱的亮光下,他看到一个满身满脸黑乎乎的人,蜷缩在铁架子上,并传来沙哑的天津口音:“我饿……我冷……快救我出去……”
声音通过潜水电话传声器传到“北救164”船上。甲板上沸腾了。大队长李振山马上发出命令:“赶快给水下送食物!”
后甲板上一位战士喊了一声:“以命换命!救出张书通!”这句话立刻被写在小黑板上。后来,这句话竟成了潜水战士们的行动口号!
海底沉船主机舱内,任海明把信号绳固定在张书通附近的铁管上。
张书通嘴唇干裂,浑身颤抖,88小时水米没沾牙,黑暗、寒冷和恐惧的折磨,使他几乎奄奄一息。
任海明抱住他:“你要沉住气,我们马上就给你送吃的,你可得坚持住!”
张书通哽咽着:“好……好……”
任海明心如刀绞,虽然找到了张书通,却不能马上把他救出去。张书通不会游泳,更不会潜水。眼下,他已逐渐适应了深海水下每平方厘米3公斤的气压。如果此刻贸然把他带到海上,几分钟内,他适应不了上面每平方厘米1公斤气压的环境,快速的气压变化,会使他肺脏炸破。
任海明安慰了他一番,又举起冷光管查看这个支撑了张书通3个昼夜生命的环境:张书通蜷缩在主机舱翻过来的狭窄的过桥上,下面是海水,水面漂浮着35厘米厚的黑乎乎的机油。船体倾覆的刹那间,这里形成200立方米左右的气垫。看来,只要及时供给他水、食物、衣服,还可以维持几天。
任海明把手中的冷光管留给张书通,就返回水面了。
在沉船中苦苦煎熬了3天3夜的张书通,终于告别了黑暗。
500比1
海上救助指挥部还在加紧研究营救张书通出水的方案。
李振山以他十多年海上救险的经验深知:能不能把张书通救上来,张书通本人的情绪至关重要。以往的教训中,遇难者在极度绝望中精神崩溃,不能与营救者配合,而导致救助失败不乏其例。
李振山与请来的精神分析学家、海上救捞专家共同分析张书通的处境与心理状态,共同研究稳定他情绪的办法:
给水下送食物、饮水;给沉船内的张书通装上电灯和水下电话;派助理工程师王银桥专门守在电话旁与张书通聊天;潜水员们定时下潜,使张书通感到人下去很容易。
由著名海洋病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护小组,在海面上待命:我国首航南极最大的远洋打捞救生船也调来了,海军又调来6艘救生船只,50多名潜水员已做好充分准备。
在胶州湾海面上,军队、地方的500多人为海底一个船员的生命紧张战斗着!
沉船中苦熬了3昼夜的张书通,虽然还不知道这500比1的含义,但在冰冷的水下确实感到了温暖。
他伸出颤抖的手,打开潜水员送来的塑料包,里面有4块巧克力、一小壶生理盐水,还有一张纸条。
张书通喝了几口水,感到有了一点力气,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张被海水浸湿的纸条:
“同志,我是海军的现场指挥员,我们都在这里,一定会把你救出来,希望你要冷静,听从我们指挥……李振山。”
张书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呜呜”哭了起来。
红色尼龙袋装的衣服又送到水下。
24伏安全电灯为他驱走了黑暗。
面包、香肠、巧克力、水,甚至报纸、杂志,一次次送到海底。
专线电话不时传来助理工程师王银桥亲切的声音:
“你不要太激动。”
“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现在你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
……
李振山也拿起电话机,对他说:“我叫李振山,上面很多人在救你,像你这样的情况我见的多了,救你出来很容易,你放下心吧!”
李振山虽然心里明白,以前这样的情况,还没有救出一个活的人。但是,他竭力想松弛张书通紧张的心,不得不“吹牛”。
只有经历过危难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爱的温暖、情的珍贵。一股热流流遍了全身,张书通的生命重新注入活力。他对着话筒哽咽着:“谢谢解放军,谢谢同志们,你们不要再下来了,我听话,我能坚持住。”
相互理解、相互融通的感情,温暖了张书通,也给水面上的人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6月23日中午,与张书通联系的专线电话突然中断,王银桥急坏了。潜水员下去一看,原来,张书通在500多人的卫护、照顾下,在23米水下感到安全和轻松,刚才他闭上眼睛,睡觉了……
营 救 方 案
找到张书通,并不等于救出他,如何让他安全出水,营救人员面临着又一道难关。
6月22日中午,山东省副省长李春亭、青岛市市长俞正声、北海舰队参谋长姜可续和交通部有关负责人、天津市交委副主任马占鳌等,再次在抢险现场召开紧急会议。
出水,对不习水性、没有潜水经验的张书通来说,绝非易事。现场营救专家们提出两套方案:
一是水下电割开洞,救人出水,这种方法简捷快速;二是顺潜水通路用接力方式引导出水,这种方式路途长,波折多。
两套方案摆在各位领导同志面前,青岛市市长俞正声同意第一方案,舰队司令部也拍来电报:“同意第一方案。”
执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然而此刻李振山拿着电报犹豫了。
因为,有关专家提出疑虑:水下电割会产生瞬间3000摄氏度的高温,由此产生静电引起爆炸和油气燃烧怎么办?内部气体如何变化?废气进舱把张书通窒息怎么办?
生死攸关,来不得半点含糊。23日凌晨0时15分,李振山乘小艇上岸,敲响了姜可续少将的家门。
听完汇报,少将同意改变方案,然而对第二方案又不无担心。他悄悄问李振山:“你有把握吗?”
李振山回答:“有把握。”
他心想:没把握也没别的招了。
李振山随即在月光中返回现场。
出 水 时 刻
出水的时刻到了。
俞正声市长拍着李振山宽厚的肩膀,郑重地说:“现场指挥是你,所有地方船只都由你调遣,出了问题,责任不要你负,由青岛市承担!”
李振山的心头一阵热辣辣的。同志间那种由衷的信任,使他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他大声发布命令:“准备!”
潜水员赵春波下水,送去为不会潜水的张书通改进的轻潜水装具,并教他如何潜水,如何在水中呼吸,遇到险情怎样自救排除。
张书通学得很认真。
水面上,接力引导出水的准备停当,一切人马装备都是两套。预计从出水到进入救生船上的高压氧舱,一共约1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张书通的生命难以保障。
这真是千钧一发的关头!
23日16时35分,海面流速每小时10华里,在这样的流速中潜水,难度相当大。我国一级潜水员、潜水工程师汤东征,从容地潜入急流中,他肩负拖带引导张书通钻出沉船的重任。
18时03分,汤东征拖着张书通离开主机舱。
18时06分,汤东征在主机舱口,把张书通交给第二救护员殷书华。
18时07分,殷书华抱着张书通顺利出水。
18时08分,救生艇把张书通迅速送往J121远洋打捞救生船的高压氧舱。
进入高压氧舱前后一共用了8分钟。潜水员们冒着自己会因上升过快而导致终生残疾的危险,为张书通的生命抢回了关键的7分钟!
新 的 战 斗
载着张书通和抢救医疗小组的快艇,像一片树叶,在大海中飘摇不定。快艇驶到J121救生船下,数百公斤重的吊塔钩垂下,将快艇“呼”的一下子带上几十米高的甲板。
剥下潜水衣的张书通,眼睛眨了几下,李振山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拉住抢救医疗小组专家杨安全主任的手:“活着的张书通交给你了,下边看你的……”
杨安全顾不上回答,立即随病人进高压氧舱检查、抢救。
作为海洋病专家的杨安全明白,死神还没有放开张书通。他刚才眨眼睛,只不过是从黑暗的海底上来后,强烈光线的条件反射。
张书通在23米深的海底滞留125小时,身体适应了每平方厘米3公斤气压的环境。他的血液里含氮气过量,如不及时排出,即使保全了生命,也会成为终身残废。
让张书通脱险,还面临着医学上的难关。
在海底5天5夜,这种实例举世罕见!目前,世界各国对有关资料都严格保密,没有现成的办法、措施可以套用。
杨安全精心制定了一个压力高度集中、加压时间尽量缩短而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排除张书通体内过量氮气。
说得简单点,就是在高压氧舱内,把气压升高到超过海底23米的气压,让张书通体内的氮气逐渐排除,然后再逐渐减压,使他能适应正常人的生活环境。
高压氧舱内,气压已升到每平方厘米5公斤,相当于海底50米深处。
快速加压使舱内温度高达40 °C,汗水顺着医生、护士的脊背往下流,湿透了全身衣裤。呼吸都有一种烧灼感,每个人的脉搏都到了每分钟130~140下。
杨安全对几乎要晕倒的护士鲍新萍说:“马医生留下,女同志出去。”高压氧舱容不下3个人。
鲍新萍望着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的张书通,见他病情危急,抬起疲惫的双眼,对杨主任说:“我是救护组惟一的护士,高压氧舱内许多护理工作,医生不能代替,让我留下吧!”
杨主任注视着她,信任地点点头。
按国际国内高压氧舱内护理资料分析,像张书通这样的病人,很可能高位截瘫,而判断是否截瘫的依据,就要看病人能否自行排尿。
为了早点见尿,鲍新萍在给张书通输液的同时,又一口一口喂他喝糖开水利尿。
奇迹出现了,张书通终于解出第一次尿。又是44个小时过去了,张书通终于脱离了危险。
张书通终于用自己的双腿走出了高压氧舱。
经过125小时生死搏斗,他变得更深沉了。抬头看看离别了那么久的陆地、大海、高山、白云,他感到一切是这么亲切,天是那么湛蓝,太阳那么温暖!
天津市航道局为营救张书通耗资40万元。
在我们这个国家,最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人!
2. 无情的海洋主要内容
精卫填海故事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3. 无情的海洋读后感400
你好,你说的是不是情海无情波涛汹涌,如果是的话,这首歌是歌曲《千古绝唱》。
歌词为:
人生自古谁无情,情到深处天地动人间多少绝唱千古颂,莺莺张生红娘子十娘怒沉百宝箱,若无真情无绝唱情海无惊波涛凶,风流淹没红尘中大浪淘距少痴情种,雷峰塔呀白娘子红楼梦中梦难醒,千古绝唱千古情自古红颜多薄命,有情总被无情伤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
4. 无情的海洋 可怕的科学 pdf
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遴选以下系列中的部分分册 经典科学 丑陋的虫子(介绍了臭名昭著的虫虫家族) 肚子里的恶心事儿(消化系统里不为人知的秘密) 显微镜下的怪物(介绍了微不足道的小生物) 动物惊奇(探究动物的秘密) 植物的咒语(探究植物的秘密) 触电惊魂(告诉你与电有关的事情) 力的惊险故事(解读力的奥秘) 声音的魔力(揭开声音中的真相) 杀人疾病全记录 (揭开疾病的秘密) 神秘莫测的光(揭示关于光的神秘现象) 能量怪物(告诉你关于能量的事情) 化学也疯狂(揭开化学中的秘密) 改变世界的科学实验(踏上艰难的科学之旅) 科学新知 巧克力秘闻(泄露巧克力的秘密)、 墓室里的秘密(掘开地下空间的惊天秘密)、 神奇的互联网(告诉你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事情)、 超能电脑(告诉你所有关于电脑的知识)、 消逝的恐龙(与恐龙一同漫游)、 超级建筑(从摩天大厦到各种奇怪而有趣的建筑)、 不为人知的奥运故事(讲述一切奥运知识)、 密码全攻略(告诉你一切关于密码的知识)、 外星人的疯狂旅行(精灵泡泡带你去太阳系旅行)。 自然探秘 雨林深处 死亡沙漠 地震了!快跑! 绝顶探险 无情的海洋 惊险南北极 愤怒的河流 经典数学 要命的数学 特别要命的数学 你真的会加减乘除吗 数字--破解万物的钥匙 测来测去--长度,面积和体积 代数任我行 超级公式 玩转几何 体验课堂
5. 无情的海洋读后感四百字
答:海洋造句介绍如下:
第一,知识的“海洋”里面什么东西都是不一而足的,只要你肯学习你就学不完。
第二,浩瀚无边的湛蓝的海洋,一道道波浪不断涌来,撞击在岩石上,发出了天崩地裂的吼声,喷溅着雪白的泡沫。
第三,童年是一条涓涓的小溪,它总是朝着心中的海洋流去,一路上汇聚成江河,滔滔不息。
6. 无情的海洋读后感50
诗行虽简短,但情感表现炽热浓烈,诵读时乐感与律动激昂、令人心潮澎湃,表达了丁尼生痛失好友哈勒姆的悲怨之情——寄恨于无情的大海吞噬了挚爱的生命,那巨浪一次次冲击、拍打灰色冰冷的海岸礁石,正如一次次撞击着作者悲痛的胸口,感叹再也无法和好友团圆相聚,不能像海边嬉笑的姐弟、年轻的水手那样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看到巨轮的返航入港,则更加思想挚友的音容笑貌与温柔陪伴,一切从前的欢乐相处都已随风而逝,悲愤、抱怨、思念、心伤都已无能为力,丁尼生再也无法和哈勒姆惺惺相惜、快乐重聚!
7. 无情的海洋 pdf
这早上的大海是多么迷人呀!海水是那么的蓝,好像一匹宽阔无边的蓝绸子,一直铺到天边,海面上一只只海鸥忽飞忽降地,仿佛给蓝绸子绣上美丽的图案。还有那大海的涛声听起来好像是月光母亲低吟的摇篮曲,我坐在沙滩上,看着蓝蓝的大海,听着海水的涛声,呼吸着海边的清新空气,细滑的沙子好像在亲吻我的小脚丫,舒服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