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浮标观测
2007年10月,在全球无冰覆盖的开阔大洋中,建成一个由3000多个Argo剖面浮标组成的实时海洋观测网,用来监测上层海洋内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流,以帮助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以及准确预测诸如发生在太平洋的台风和厄尔尼诺等极端天气/海洋事件等。这是人类历史上建成的首个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系统。
2. 利用海洋浮标进行海洋监测
前世界上监测海浪主要手段仍以海洋船舶、海洋浮标站、岸边和岛屿海洋站监测为主。常用的海浪观测仪器有6种:1)视距测波仪,也叫光学测波仪;2)刀电阻和电容测波仪;3)压力测波仪;4)声学测波仪;5)重力测波仪;6)遥感测波仪。近年来遥感测波仪的应用发展很快,在国外已应用于飞机和海洋卫星,因而为大面积快速提供精确的海浪信息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3. 海洋监测浮标
朗诚自主研发的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于一身,实现对气象,水质,营养盐,水文等30多项参数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4. 海洋气象浮标
水上塑料禁航浮标采用的是高强度的聚乙烯塑料材质通过滚塑成型技术制作而成。此种材质的明显优势就是具有很好的防腐耐磨性能,塑料浮标能够在恶劣的海水环境中使用长久。相比于早起的钢制航标,具有免维护,造价低,使用年限久等多重优势
海洋浮标是以锚定在海上的观测浮标为主体组成的海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站。它能按规定要求长期、连续地为海洋科学研究、海上石油(气)开发、港口建设和国防建设收集所需海洋水文气象资料,特别是能收集到调查船难以收集的恶劣天气及海况的资料。
沿海和海岛观测站观测到的数据只能反映近海和临岛海域的情况,对远洋航行起不了作用。而建立海洋浮标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海洋浮标是一个无人的自动海洋观测站,它由被固定在指定的海域,随波起伏,如同航道两旁的航标。别看它在大海上毫不显眼,但它的作用却不小,它能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进行长期。连续。塑料浮标全天候的工作,每日定时测量并且发报出10多种水文气象要素。
现有的海洋浮标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海洋浮标经常容易被人盗窃,导致海洋观测浮标工作中断,有的是内部的电池被人盗窃,有的是整个被人盗窃,一旦被窃,内部所有的信息都随之丢失,并且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搜寻的时候,一般都很难搜寻到海洋浮标,
渔业界标;内河警戒浮筒的特点:耐 撞 击:塑料浮标可承受各种船只的撞击而不损坏。耐 腐 蚀:在海水中腐蚀。免 维 护:不需要经常维护,使用成本很低。寿 命 长:可使用三十年以上。高度环保:塑料浮标对环境无污染。重 量 轻:适合小型船只运输和抛设。浮标材料:分子量在260万以上的聚乙烯工程塑料。单体结构:如发生漏水,浮标不倾斜,不进水!
5. 海洋浮标观测技术开发及应用
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9月, 时称青岛仪器仪表研究所,1983年改为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隶属山东省科学院。
主要研究全自动海洋遥测水文气象浮标系统、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及自动仪器浮标; 海洋波浪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系统; 海洋温度、电导率、盐度、溶解氧、深度等多要素综合测量系统; 海洋气象仪表、海洋观测系统的数据处理设备及测量自动化装置等海洋仪器仪表。 该所内部设有浮标、温盐深仪器、波浪仪器、计算机应用、光学及船用仪器五个研究室,并拥有一个设备完善的附属工厂、综合实验室和计量室。至1990年,全所有职工428人, 科技人员227人,占职工总数的53%。其中科技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2人、中级职称的64人、初级职称的81人,其他科技人员20人。 该所已完成科研课题132项,推广43项,取得经济效益2500万元。获奖成果4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为19项。在完成的科研成果中有32项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或国内首创。主要科研成果有:HFB-1、HFB-1A、HFB-1B型海洋水文气象遥测浮标站,F2F1-1型海洋资料浮标系统,HZY2型数字气象仪,波浪测量仪器,温盐深探测仪,振弦式深度计,水下照相机,听觉脑干电位仪,水库测压管检测装置等。
6. 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
2012年8月4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北纬70度、东经3度的挪威海布放了中国首个极地大型海洋观测浮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将自主研发的浮标和观测技术推广到北极海域,并利用大型浮标对海气相互作用进行连续观测。
“目前,国内外大浮标多数运行在浅海,布放深海大型浮标鲜有先例可循,尤其是在北极圈内布放大型浮标,要面临长达4个月的极夜无法利用太阳能、极区低温导致传感器冻结以及恶劣海况等特殊问题。”大浮标主要设计制造单位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副研究员范秀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