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诗词欣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7.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海洋世界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所有的明月中,中秋的明月是天心的图腾。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怀念,都在同一个时刻抒发、寄托。千古中秋月夜,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心灵。
3. 描写海洋的诗词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3、星垂平野阔,月泳大江流。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9、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1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 有关海洋的诗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选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释义: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赏析: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2、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
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
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浪淘沙·望海》。意思是:立在海边,远望那茫茫大海,那迷迷蒙蒙梦幻一般的境界,直令人不由得惊呼了。
面对大海,我想起了古人所说的道理,故任那浅薄无知者去嘲笑吧。大海沐浴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又好像给月亮洗了澡。
我要乘着木筏到海上去看个分明。乘桴于海上垂钓,可曾钓得大鳌吗?其实那钓竿也只是轻拂珊瑚罢了。
5. 古诗 海洋
1、【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2、【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离思】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4、【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观沧海】赏析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登鹳雀楼】赏析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离思】赏析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6. 诗词的海洋
1、海在呼啸,风在怒吼,不时掀起一排排巨浪,巨浪又一排排向前奔涌,冲向岩石,冲向一切阻碍他前进的万物;终于,海浪被岩石摔得粉碎,那碎片飞沫依然向前飘洒,溅在他身 上,令他打了个激!
2、潮来了,汹涌的潮水,后浪推前浪,一排排白花花的潮水簇拥着冲过来,声似雷霆万钧,势如万马奔腾。
3、大海霎时间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战场,海风吹着尖厉的“号角”,海浪似乎是千百个英勇的战士,向海岸猛烈地进攻着,发出隆隆呼喊。岸上千斤重的巨石,只要被潮水轻轻一拂,就仿佛一下子“沉”到“海底”去了。
4、一排排浪撞在岸上,溅起一片片浪花。这壮观的海潮,使我感到,在浩瀚无边的大海里,蕴藏着多少力量,这茫茫的海水引起多少诗人无限的遐想。
5、浩瀚无边的湛蓝的海洋,一道道波浪不断涌来,撞击在岩石上,发出了天崩地裂的吼声,喷溅着雪白的泡沫. 海潮像冲锋的队伍一样,鼓噪着,呐喊着,拼命地冲上沙滩。 潮头有数丈之高,一涌而至。 疯狂的潮汛充满令人战栗的恐怖和高深莫测的神秘。
7. 赞美海洋的诗词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