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浅层温度(海洋浅层温度是多少度)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31 08:26   点击:80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浅层温度是多少度

答:因为大海水热比量大,吸收太阳照射的热能量后海水水温上升变化较慢,而沙滩的沙子热比量少,同样吸收太阳照射的热能量,特别是浅层沙子的温度上升较快较明显,所以在上午感觉海水比较凉,而沙滩沙子摸起来暖暖热热的。因此上午海水比沙子冷。

2. 海洋浅层温度是多少度的

世界海洋的总体积为13.7亿立方公里,即1.37*10^9立方千米。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3.86亿立方公里,其中海水占97.5%,淡水只占2.7%(乘一下好了)。

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川水占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1%,大气中水占0.04%。水在自然界中呈循环状态。

地球上循环的水量,每年大体为42万km3,其中降落陆地上的约为10万km3。而后通过江河流入海洋的水量约4~4.5万立方公里。

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3. 海洋深处温度高还是低

海水温度

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

海水温度(sea-watertemperature)是表示海水热力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洋学上一般以摄氏度(℃)表示,测定精度要求在±0.02℃左右。海水温度体现了海水的热状况。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海流对局部海区海水的温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在近岸地区,因受海流等的影响,等温线向南北方向移动。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随深度之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分布规律

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

影响因素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4. 海洋表层水温最低

海水温度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

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不仅是海洋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气象、航海、捕捞业和水声等学科也很重要

5. 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

海水的盐度使其密度大于淡水。海洋的深度比河区深得多,大量的海水会施加更大的压力,并试图在其表面保持较少的水。

海水的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的混合也会随之发生,但不是大规模的,在有限的范围内,“两洋不混合”出现在表面上。

在远海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分界线!

海界面的混合机制有两种,一种是扩散机制,另一种是物理搅拌机制。水密度、温度、盐度和沉淀物的不同,都会使海水间很难混合。

在海洋中,扩散速度比较缓慢,因此混合主要由物理搅拌控制,如波浪作用、常规洋流、风力、电流等。

6. 什么时候海洋表层温度最低

主要原因是水具有反常性质——冰的密度比水低,使得深海温度稳定在2~4℃;次要原因是,海水的冰点温度低于零度。

我们首先来分析水的结冰温度,冰点受两个因素影响:

1、含盐量

地球海水中的含盐量平均是35%,这时候海水的冰点大约是-1.9℃;

2、压力

深海压力都比较大,每下降10米,大约增加一个大气压,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水的冰点大约下降0.0075℃;这样看来,就算是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也就降低冰点到大约-8-1.9≈10℃。

两者对冰点的影响都不大,看来深海的水不结冰,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没错!

水还有个极为特殊的性质,就是固态的冰,密度比液态的水还小,这一反常现象导致水具有很多奇妙的性质,比如固态冰漂泊在液态水之上,在常压下,水密度最大是在4℃。

现在就容易解释多了,为什么深海的水不结冰啊?

因为如果深海的水结冰,冰的密度低就会上浮。

这样的效果就是,密度大的水就会下沉,直到深海处密度最大,这时候温度大约2~4℃,使得深海水的温度非常稳定。

在遥远的古生代,正因为水有这样反常的性质,使得古生物在极为寒冷的时候,能躲在水底度过难关。

想象一下,倘若水不具备这样性质的话,那么水就会从水底开始结冰;在极寒的冬天,水里的生物将无处可逃,从而被冰封。

7. 海洋深浅分为哪几层

原因:

1、水分子对于可见光中各种波长不同的光线(指红、橙、黄、绿、青、蓝、紫)散射作用(指光束在媒质中前进时,部分光线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的现象)的强弱不同。

2、对于波长短的(如绿、青、蓝等)其散射作用远比波长长的光(如红、橙色)的散射作用强。

3、再加上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光程的长短也有关。在水层较浅时,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几乎都能透过,散射作用也不显著。当水较深时,由于散射作用显著,水就显出浅蓝绿色。水中溶有空气越多越偏绿色。水更深时会出现深蓝色甚至显黑色。海水较深时显蓝色,就是这个缘故。扩展资料世界各地的海据国际水道测量局的材料,全世界共有54个海,其面积只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9.7%。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内。其温度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色低,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多系由大洋传入,但潮汐涨落往往比大洋显著,洋流有自己的环流形式。

8. 海洋的最低温度是多少度?

这个说法不准确。由于白天经过日光照射,海洋水表温度迅速上升,当太阳落山,黑夜来临时,空气温度会迅速下降,海洋表面水温由于导热较慢,温度会比空气温度高,直到凌晨两点以后,温度会逐渐减低到与气温相当,当太阳升起后,气温又迅速升高,可水温提升较慢,体感水温就很凉。所以水温应该是在凌晨时到日出这段时间最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