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世界十大海洋不明生物(十大海底不明生物)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18 08:42   点击:277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十大海底不明生物

是三叶虫。

三叶虫是一种已经绝灭了的节肢动物,我国早在300多年前,即明朝崇桢年间就在山东泰安发现了三叶虫化石。三叶虫最早是随着寒武纪初期的小壳动物群而出现的,小壳动物群主要是指软舌螺、腹足类、单板类、喙壳类和分类位置不明的一大批个体微小(一般仅1-2mm)、低等的软体动物,当时的海洋条件已经适合于它们生存,这些动物给三叶虫带来了丰富的食源,在那时的海洋中,三叶虫还没有遇到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它们横行霸道,迅速发展,整个寒武纪成了三叶虫的世界。

2. 海底里的不明生物有哪些

中国及很多国家的古籍和传说中都流传着海底人的故事。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流传着美人鱼的凄美传说,也多次被拍成电影。河童的传说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

现代中国人爱把两广和福建一带的水上民族——疍族(也称疍民、疍户)指为传说中的海底人。确实,数十代人一直水上生活,练就了疍民一身好水性,可“行水中三四十里,不遭特害”。体力劳动也造就了疍民独有的健壮体格,一般疍民手臂粗壮、细腰臀大、腰杆硬且两足内曲,另外古时疍民爱“绣面纹身,以象蛟龙”。也难怪他们会被沿海普通居民误认为是海底人或是海怪了。

但我们今天说的跟疍民没有太大关系。这些大多数是发生在国外的“海底人”或他们乘坐的不明潜水物的目击事件。

最早在1902年人们就发现了不明潜水物。但是有报道说,英国一艘货轮在几内亚湾航行时,船员发现了一个漂浮在水中的不明物体。在探照灯下,船员可以清楚看到不明物体由金属构成,中央部分宽约30米,长约200米,外形很像今天常见的航天飞机。它在众目睽睽下潜入水中消失。

1992年夏,一群西班牙的采海带工人反映,他们在海底见过一个庞大的透明圆顶建筑物。联想起美国海军上校汤姆在百慕大三角区水下深处发现的“金字塔”,以及美国探险家特诺那在巴哈马群岛周边海域发现的“比密里水下建筑”,许多人认为这是海底人用于淡化海水的设施,甚至猜测是他们的发电厂。

1973年,大西洋斯特里海湾,丹得尔摩尼船长发现水下有一条类似雪茄的船,长约40~50米,以110-130公里/小时的速度直奔而来。船长大惊,指挥自己的船想躲开它,可是正逼近时,它却悄然而过。之后半年,北约组织和挪威组织了一队军舰,在该海域搜索水下不明船只,使用各种武器进行攻击,但却全无效果。当神秘船只浮出水面时,该海域所有军舰上的无线电通讯、雷达和声纳统统失灵,直到它大摇大摆的消失后才恢复正常。

1963年,美国海军潜艇在波多黎各东海岸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奇怪的“水底船”,时速达280公里,这是人类科技所望尘莫及的。美国海军立即派出潜艇、驱逐舰追踪,但不到4个小时,这只怪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1958年,美国海洋大气局的科学家在大西洋4英里深的海底,拍到了一些类似人的奇妙足迹。

1938年,在东欧波罗的海爱沙尼亚的海滩上,人们发现了一个长着鸡胸、扁扁嘴的“蛤蟆人”。当他发觉被人看见是,迅速跳进海中消失了。

无数目击事件让人们不得不开始怀疑,在大海深处真的有另一种人存在?

一种观点认为"海底人"确实存在,它们极大可能是史前人类的另一分支,其理由是:人类起源于海洋,现代人类的许多习惯及身体器官明显地保留着这方面的痕迹,如喜食盐,身无毛,会游泳,海生胎记,爱吃鱼腥等等,而这些特征则是陆上其它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很可能成了水中、陆上两分支,上岸的被称为"人类",下水的则被称为"海底人"。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的一名妇女生了3个孩子,他们出生时就生有类似鳃的器官,可在水下呆10多分钟。有医学家认为,有些人生下来就是水下人。这种生理缺陷被称之为“海牛现象”,指的是生下来的婴儿两条小腿长在一起,而脚底板长成了海牛似的“鱼尾”。自然界中每6万例妊娠中就有1例“人鱼”,不过这种怪物很少有存活下来的。这些现象,也更让人相信海底人是人类的另一分支。

1991年,俄罗斯塔斯社报道过一位秘鲁妇女生了一个奇怪的婴儿。小家伙全身披挂鳞片,没有耳廓,鼻子也只有两个小洞,加上嘴没有嘴唇,看上去更像是一条鱼。可惜他在第9天死去——医生们治不了他的坏血病和坏死症。

第二种观点认为海底人是栖息于水下的外星人,理由是它们的智慧和科技水平远超人类。美国科学家尚德森首先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认为海底藏有高度文明:“我们随时将外星人安置在宇宙间遥远的角落,那为什么不到更近的地方,比如海洋深处去寻找他们呢?”看来这一假定还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究竟神秘的海底人是什么,来自于哪里,还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来揭秘。

3. 可怕的海底生物

1、吸血鬼乌贼:

这是一种全身呈深红或紫红色的乌贼,身长约30厘米。这种乌贼长相非常科幻,具有八只腕,两只类似于鳍状地耳朵,眼睛巨大,就像两只蓝宝石一般。吸血鬼乌贼就像是胶冻状的身体,使它更像是水母的一种近亲。

这是一种通过自身构造就可发光的生物,身体上具备发光齐全管,它们可以就像我们人类控制手电一样自由的开启或关闭。吸血鬼无贼通常生活在海底1000米左右的水域,最深可达4000米。

我们人类第一次发现这种生物,就是由一艘德国科考船在4000米地水下打捞到的这种奇异生物。由于它奇异的外观形象,人们把它称之为吸血鬼无贼。

而它具备的发光器官,通常在遇到危险时打开,以此迷惑狩猎者。也正是这种聪明的适应能力,让它已经在深海生存了几千万年。

2、太平洋巨型章鱼:

这种章鱼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章鱼,它可以生长到50公斤,周长可达5-6米,寿命为四年左右(其它章鱼寿命平均3年左右)。

太平洋巨型章鱼,听名字就知道,它们通常生活在北太平洋海下65米左右的地方,当然,它们也会到一些较浅的地方活动。

曾经有人捕捉到重达一只272公斤的巨型章鱼,其臂展达到了9.8米,从而被认定为地球上已知最大的章鱼。

巨型章鱼的头部也巨大且很圆,普遍为红褐色,但它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色素细胞改变自己的颜色,从而适应环境隐藏自己,躲避天敌。一些巨型章鱼甚至有时还会攻击吞食鲨鱼。

在以前人类科学还不发达之时,人们会把这种章鱼称为“海怪”。传说中,巨型章鱼一旦发怒,甚至可以掀翻船只,可谓是出海人的噩梦。但其实这种北太平洋章鱼虽然体型巨大使人恐惧,但其实它的性格是比较温和的,人要人类不故意挑衅或伤害它们,它们是不会攻击人类和船只的。

经过科学家们很多实验得出的结论,太平洋巨型章鱼的智商其实很高,它们在实验室中可以学会自主打开罐头,也能通过复杂的迷宫,甚至还能模仿一些其他的章鱼。

巨型章鱼虽然在其生活的海域没有天敌,但它们的数量也并不算高,因为这种章鱼十分敏感,对环境的要求极高。

4. 海里不明生物有哪些

外星人吧,电影讲的就是这个 这部动作连场的水底科幻动片由[铁达尼号]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

当一架美国核子潜艇的队员在雷达营幕上发现一件不明物体之际,潜艇突然被撞击,沉没于一个无底深渊。由艾德哈里斯为首的钻油工人奉命拯救潜艇队员,这群拯救队伍包括一名工程师及由麦可宾恩率领的水底军事专家。麦可宾恩的秘密任务却是找回艇上的150枚弹头,然而当拯救队深入这个无底洞时,却发现异形怪物。而当他们潜入海底时,突然发现了海底的外星生物,这东西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被他们发现了,主角也受到了惊吓,他们认为这个东西很危险,但其实这个外星人是好的。那个外星海底生物是具有感情的,影片中“你把我从深渊中拉出,可你又走进了深渊”,情感在这生死离别之时才显得弥足珍贵。那情那景,真是令人感动。这个外星生物有着人类的情感,并被人类所吸引着。他长得巨大并且观众一看就会知道他是一个外星人,因为他长得不是地球人的长相。并且还会浑身发光, 海洋深渊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最少勘测探索的区域,《深渊》是第一流的水下悬疑片,情节十分曲折,高潮处——当巴德下潜去解除核武器的雷管然后是遇到外星人,这个外星人也是这部片子的重中之重。引领了整部电影的发展。大家认为发光生物是什么?

5. 海底十大危险生物

珊瑚礁,是以珊瑚为基底,融合所许多其他生物,共同建构成的礁岩。 珊瑚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満5奈⑿∏荒c动物,大多著生在海中的岩石、地面上。珊瑚过的是群体生活,当老的珊瑚体死亡之后,身体弱软的部分会腐烂之后,坚硬的石灰质骨骼仍会保留下,而新生的珊瑚便会附著在这些骨骼上,继续生长繁殖,年复一年,骨骼堆积得越来越高,便形成了珊瑚礁。 珊瑚的天敌是海星,一只海星一个月可以吃掉一立方公尺的珊瑚。 在海底世界,珊瑚礁享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等美誉,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在长达2.5亿年的演变过程中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狂风暴雨、火山爆发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没有能让珊瑚灭绝。但是,最近数十年,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鱼类的滥捕滥杀,对珊瑚礁的掠夺性开采,使珊瑚礁出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世界的珊瑚礁有11%遭灭顶之灾,16%已不能发挥生态功能,60%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珊瑚礁正失去斑斓色彩   珊瑚樵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虽不足0.25%,但超过四分之一的已知海洋鱼类靠珊瑚礁生活,并相互依存。珊瑚美丽的颜色来自于体内的共生海藻,珊瑚依赖体内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现如今,色彩斑斓的珊瑚正在逐步失去其光彩,面临生存的威胁。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珊瑚褪色变白的?   一些专家认为,珊瑚礁面临的最大威胁,仍然是过度滥采和气候变化。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生态学教授维耶蒂在热那亚举行的一次海洋学会议上介绍他的研究成果时说,由于地中海水温升高,珊瑚体内的微型海藻大量死亡,使珊瑚颜色变淡,珊瑚生长受到影响。维耶蒂教授说,最近十几年来,地中海海水温度大幅升高,导致很多水生动物大量死亡。1999年夏末,利古里亚海大量软体动物死亡,有的品种完全灭绝。据观测,当时这一地区海水水温比平均温度高出4摄氏度。   美国科学家最近又发现,海水浑浊、对阳光的透射能力下降,也会使珊瑚礁面临威胁。据最近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在佛罗里达群岛,美国海洋学家发现一部分珊瑚礁难以得到充足的阳光,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只能免强维持生存,无法继续增长。此外,阳光不足还迫使珊瑚向浅水区迁移,而这些水域的海浪会毁坏珊瑚礁。他们说,巴哈马群岛的部分珊瑚礁也面临同样问题。有关研究发表在《实验海洋生物学及生态学》杂志上。过去20年来,沿海地区开发、海岸侵蚀、水体污染、海藻增加等因素使一些海域的海水透明度明显下降。   病毒袭击珊瑚礁岌岌可危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衰退着,其中最隐匿凶险的原因之一是一种快速蔓延的致死性细菌感染-黑带病( b lack band disease,BBD)。一旦珊瑚死亡,许多藻类、海绵和鱼类就得把根部或头部扎到沙子里。如今,研究人员首次鉴定出了与此病相关的细菌-它们已经遇到了对手,而且会发现它们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人类。   自从1972年人们首次在伯利兹和佛罗里达附近的珊瑚礁上发现黑带病以来,该病已出现在世界各地。这种病得名于一簇长有数十种不同微生物的黑色细菌。以往的研究已将这种病与水温升高和富含沉积物、毒素或污水的废物联系起来,但科学家们尚未弄清导致这种疾病的确切原因。为了找出“嫌疑分子”,伊利诺大学的地质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在 C uraoa的St.Annabaa加勒比海港口收集了4700多个健康、患病和死亡的珊瑚样本及相应的水样,以及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纯净水样。结果证明,形成黑色带丛的丝状细菌是一些亲缘关系很近的藻青菌类。他们还发现,患上黑带病的珊瑚样本包含一些存在于下水道中的致病细胞。这些患病样本还包括了其他在该病中发挥作用的细菌-例如和鱼类疾病有关的细菌。   三成海洋生物“无家可归”   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1/3以上的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生活在危险地区。许多海洋物种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少数珊瑚礁为栖息地。这些物种过多依赖这些受限制的危险性极大的栖息地。领导这项研究的约克大学罗伯茨博士说,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海洋生物将开始灭绝。罗伯茨博士是代表“国际资源保护”组织进行这项研究的。该组织的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科学家们最近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上讨论了这个研究发现,并首次确定了全球珊瑚礁十大重点保护区。   科学家们首次列出了前10名世界上最脆弱的珊瑚礁热点地区,其总面积只占海洋面积的0.017%,但却包含了世界上34%的海洋特有物种,它们的生活地域有限。根据危险等级排名,世界最脆弱的珊瑚礁重点保护区依次位于菲律宾、几内亚湾、印尼的翼他群岛、印度洋的南马斯克林群岛、南非东部、北印度洋、日本及中国南部、佛得角群岛、西加勒比海、红海和亚丁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