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地震勘探的采集设备
地质勘探——确定矿体 采矿——根据矿体性质,选用合适方法 选矿 冶炼 一、大地构造分析,地表地层填图圈定成矿条件范围。
二、利用物化探缩小含矿圈, 三、采用勘探手段如:钻井、槽探、坑探等探明矿体三维空间形态和储量。
四、运用人力、机械开挖,将含有用元素而且达到工业利用价值的矿物破碎、运出地表。 矿产资源从发现到开采可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是地质学家根据大地构造推断出哪里可能会形成矿产资源(金属矿和石油)。
第二、根据地质学家圈定的大致范围,采用合理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人工地震、电法和测井)进行数据采集。
第三、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这一过程需要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合作完成。最后确定矿产的具体埋深位置、矿种、范围和储量大小。
第四、进行钻井和开采。
2. 海洋地震勘探的采集设备保护壳
“海中断崖”或者叫“海水断崖”,在本质上是由海水出现密度跃层导致的,当某个区域的海水出现密度跃层时,就会导致附近海域的浮力出现变化,比如浮力骤减,而这种浮力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一些人造的潜航器,比如像海军的潜艇,就会由于受到的浮力减小而被海水拉到一个超出自身耐压壳抗压极限的深度,从而导致潜艇的艇身破裂,以致沉没等事故。所以,想要知道什么是海中断崖,就要先知道海水的“密度跃层”是怎么一回事?
▲密跃层
那么,什么是海水密度跃层呢?首先,大家都知道,决定海水浮力大小的,其实就是海水的密度,密度大的海水,浮力就大;反之,浮力就小。而海水的密度又和它的含盐量(或者叫“盐度”)与温度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海水的盐度越高,其密度就越大,浮力也就越大,即:海水的浮力和它的盐度成正相关的关系;而温度则刚好相反,其他条件不变时,海水的温度越高,其密度反而越小,浮力也就越小,即:海水的浮力和温度之间成负相关关系。而在一般情况下,深层海水的盐度密度变化虽然不大,但是随着深度的加深,盐度变化的总体趋势也是增大的,同时,深度越大,海水的温度也会越低。所以,简单来说就是:海水的密度与深度成正相关,深度越大,密度就越大,浮力也就越大。如下图所示,为海水的深度和密度变化对比图:
▲海水深度和密度变化对比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下层海水(深度大)密度要大于上层海水(深度小)密度的,并且这种密度的变化相对连续。而当出现题目中提到的“海中断崖”时,这个时候则是刚好反过来,变成了上层海水的密度要大于下层海水的密度,即海水的密度层出现了不连续且剧烈的跃变,也就是上面说到的“海水密度跃层”。而这种海水密度跃层的出现,对水中的各种人造潜航器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比如对于潜艇来说,在正常情况下,潜航状态的潜艇受到的水的浮力大小是等于它自身重力的,而一旦遇到了由密度跃层导致的“海中断崖”,那么此时海水对潜艇的浮力就会小于潜艇自身的重力,从而导致潜艇因为浮力不足而下沉,而一旦下沉的深度超过了潜艇耐压壳的极限潜深,那么潜艇就会因为壳体破损而沉没。
▲“长尾鲨号”核潜艇事故搜救现场
因此,这种难以预测的“海中断崖”,对包括潜艇在内的水下潜航器来说,一旦遇上可能就是“艇毁人亡”下场,而现实中,因为“海中断崖”而导致的各种事故其实有不少,举个例子,美国海军的“长尾鲨号”核潜艇,于1963年在大西洋距波士顿港口350公里处海域,遇上了因为海底内波运动而导致的“海中断崖”,最终的结果就是潜艇被海水带到了深海沉没,艇上总共129名艇员全部遇难。不过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在正常情况下,都是那些温度高、密度小的海水浮在温度低、密度大的海水上面的,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反过来,变成密度大的海水出现在密度小的海水的下面这种反常的“密度跃层”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种:
1、前面提到的海洋内波运动,当出现海底火深喷发、海底地震等剧烈自然灾害时,这种明显的外力干扰就会使密度分层的海水出现一种内波扰动,而在内波的波谷与波峰之间,就会出现密度跃层;
2、深海地貌出现了断层,在这种情况下,冰冷的下层洋流就会沿着海底的断层面爬升,从而导致温度低、密度大的下层海水出现在密度相对较小的暖流上面;
3、海水温度在短时间内出现剧变,比如地壳运动导致海底出现了热异常,从而使下层海水由于温度骤升而密度变小。
▲海水密度变化的温度-盐度图
因此,有关“海中断崖”的内容到这里基本上就说完了,简单概括一下“海中断崖”就是指:下层海水的密度因为某些原因而变得小于下层海水的密度,从而导致下层海水浮力变小。其实,所谓的“海水密度跃层”,除了会出现海底断崖这种情况之外,还会出现一种叫做“液体海底”的密度跃层现象,这里也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液体海底”,顾名思义,“液体海底”就是指下层海水的密度因为某些原因骤增,从而导致其浮力增大,使潜艇等潜航器出现“下潜困难”,就好像已经触碰到了坚实的海底一样,所以,这种密度和浮力骤增的特殊情况就被叫做“液体海底”。总之,不管是海中断崖,还是液体海底,归根结底都是和海水的密度跃层有关。
3. 海洋地震勘探的采集设备是
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海洋地震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底热流测量、海洋电法测量和海洋放射性测量。因海洋水体存在,须用海洋调查船和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快速的连续观测,一船多用,综合考察。基本测量方式包括:
①路线测量。即剖面测量。了解海区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
②面积测量。按任务定的成图比例尺,布置一定距离的测线网。比例尺越大,测网密度愈密。在海洋调查中,广泛采用无线电定位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4. 海洋勘探技术
沿海各地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产业集群。如胶东半岛的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舟山、福州等地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天津、青岛等地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和涉海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
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海洋基础研究覆盖海洋各个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其中“‘向阳红10’号大型远洋调查船的制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的海洋勘探事业蒸蒸日上,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愿祖国繁荣昌盛。
5. 海底勘探设备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2 西北工业大学
3 海军航空大学
4 江苏科技大学
5 海军潜艇学院
6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水声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所依托的国家级“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水声技术基础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单位之一
6. 海洋地震勘探的采集设备是什么
能引发海啸的地震一般位于深海。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 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 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