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海洋工程 > 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属于水环境质量标准吗)
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属于水环境质量标准吗)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03 22:13    点击:230   编辑:admin

1.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属于水环境质量标准吗

海洋环境指地球上广大连续的海和洋的总水域。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资源宝库。

海洋环境问题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

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2. 海洋水质检测标准

sea是海水水质标准(Sea water quality standard)

是指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制订的水质标准。

基本信息

中文名海水水质标准中文名海水水质标准外文名Sea water quality standard

目录

简介

海水水质标准

国家为保护人体健康、海洋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安全,在指定保护的海域按照海水用途所规定的水质污染最高容许限度。海水水质标准是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执法尺度之一,是判断海水是否受到污染的准则,也是海洋环境质量评价、规划

3. 海水的水质标准

    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

   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是按地面水城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对向地面水水城和域市下水道排放的污水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1)特殊保护水域,指国家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类水域,如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国家划定的重点风景名胜区水体;珍贵鱼类保护区及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保护区,以及海水浴场和水产养菹场等水体,不得新建排污口,现有的排污单位由地方环保部门从严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2)重点保护水域,指国家GB3838-88I类水域和《海水水质标准》I类水城,如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经济渔业水域、重要风景游览区等,对排入本区水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3)—般保护水域,指国家GB3838-88IV、V类水域和《海水水质标准》I类水域,如一般工业用水区、聚观用水区及农业用水区、港口和海洋开发作业区,排入本区水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4) 对排入城镇下水道并进入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处理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本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分为二类。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含有此类有害污染物质的污水,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比如常说的汞、烷基汞、总镉、总铬.

   笫二类污染物,指其长远彩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排出口取样。比如PH、色度|、悬浮物.在污水源或排放口取样等

4.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属于水环境质量标准吗为什么

不属于深海。

国际上对深海的定义是200米以下水深。深海特点为高压、底层水流速缓慢、无光、水温低,盐度高、氧含量较丰、沉积物多。

深海环境特点:高压、底层水流速缓慢、无光、水温低,平均为1~3℃,最低可达-1.8℃、盐度高、氧含量较丰、沉积物多,且多为软泥和粘土。

扩展资料;

深海鱼生活在百米以下深海区域,所以对于其捕捞方式只能是远洋深海拖网或者勾掉捕捞,然后捕捞上船,及时速冻。而且由于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零下18摄氏度的保存状态下并不会导致营养流失,气逆鲜度和质量可以被很好的保留,且相比淡水鱼和近海鱼,

5.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属于水环境质量标准吗对吗

沉积物是沉积作用规堆积而成的松散物质,沉积岩是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岩石.沉积物按沉积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冰碛物(冰川沉积)、冲积物(河流沉积)、风积物(风力沉积)、坡积物(坡面流沉积)、洪积物(洪流沉积)、海积物(海洋沉积)、湖积物(湖泊沉积)等等很多类型.沉积岩可以按沉积物来源可分为内源沉积岩、陆源沉积岩、火山碎屑岩三大类.当然通常人们按岩石结构分为碎屑岩、泥质岩、化学和生物碎屑岩三大类,砂岩就是属于碎屑岩类.

6. 海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别

海水酸碱度的标志

海水pH值是测量海水酸碱度的一种标志,海水一般呈弱碱性,是海水酸碱度的一种标志。海水的pH值大于7,所以海水呈弱碱性。海水pH值因季节和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夏季时,由于增温和强烈的光合作用,使上层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和氢离子浓度下降,于是pH值上升,即碱性增强,冬季时则相反,pH值下降。在溶解氧高的海区,pH值也高;反之,pH值

基本简介

天然海水的PH值经常稳定在 7.9—8.4之间

未受污染的海水pH值在8.0~8.3之间,也就是说,天然的海洋有点偏碱

太平洋海域平均PH值是7.889—8.268

海水的pH值

海水的pH值约为8.1,其值变化很小,因此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海水的弱碱性有利于海洋生物利用 CaCO3组成介壳;海水的 CO2含量足以满足海洋生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因此海洋成为生命的摇篮。

一般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量与其在大气中的分压成正比,但CO2是个例外。CO2与水有反应,因此提高了它在海水中的浓度。CO2在生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藻类光合作用消耗CO2,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大部分地区的海水表层是不饱和的,深层水由于下沉有机物的分解含有较多的CO2。赤道海域环流和美洲大陆西岸上升流把CO2带入表层水。

海水从大气中吸收CO2的能力很大,而且最初它所能吸收的CO2是现今的几倍。要准确估计海水吸收CO2的能力是较为困难的,因为整个体系处于动态之中。CO2与水生成碳酸,碳酸离解得到碳酸氢根和碳酸根,这是海水中溶解碳的主要化学形式。CO2浓度随深度增加,因为藻类光合作用消耗CO2而在呼吸中放出CO2,另一个原因是CO2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

天然的碳有三种同位素:12C,13C和14C。其中C是放射性同位素。大气中的C有两种来源,一是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N2发生核反应产生的;另一种是由于核爆炸产生的。C进入海洋后,随着海水的运动减低浓度,因此可以用来研究CO2的气体交换速率和水团的年龄等。

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约为2.2mmol/kg。CO2的各种形式随pH的变化而变化。海水的pH值等于8.1,以HCO3形式为主;其次是CO3;而CO2+H2 CO3含量很低。在CO2+H2 CO3中则是以溶解CO2为主,H2 CO3更少。常常把CO2+H2 CO3称为“游离CO2”,写为CCO2(T)。

海水pH值是测量海水酸碱度的一种标志。海水由于弱酸性阴离子的水解作用而呈弱碱性。海水pH变化不大,一般在在8.0~8.5之间,表层海水通常稳定在8.l±0.2左右,中、深层海水一般在7.8~7.5之间变动。

pH标度

1909年Sorensen首次提出了pH标度,定义为

pHs=-log CH+

这里是使用H+的浓度标度的,在1924年离子活度概念提出后,他又提出一个用活度标度的定义:

pHa=-loga H+

这两种标度之间差一个常数,25°C时,pHa=pHs+0.027。

实用标度

但是,实际上单独离子的活度无法测定,为了得到一个确定的值,需要确定一个实用标准,即根据现有的pH标准液(pHs)对比未知溶液的pH

pH= pHs +(E-Es)F/2.303RT

这里的pHs标准一般采用0.05mol/dm苯二甲酸氢钾的水溶液在25°C时pH值,即4.00。

影响因素

大洋水的pH变化主要是由CO2的增加或减少引起的。

海水的pH一般在7.5~8.2的范围变化,主要取决于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温度、压力、盐度一定的情况下,海水的pH主要取决于H2CO3各种离解形式的比值。海水缓冲能力最大的时候pH应当等于碳酸第一、第二级离解常数。反过来,当海水pH值测定后也可以推算出碳酸的浓度。当盐度和总CO2一定时,由于碳酸第一、第二级离解常数随温度、压力变化,所以海水的pH值也随之变化。计算出不同温度、压力下的碳酸第一、第二级离解常数值,就可以计算出pH。在实验室测定海水的pH时,如果温度、压力与现场海水不同,则需要进行校正。

温度校正可用下式

pHt1(现场)=pHt1(测定)+0.0113(t2-t1)

由于深度改变引起的压力校正可以通过查表得到。

测量

测海水pH值的意义

海水pH值是研究二氧化碳体系时易于直接测定的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

1、根据所测的pH值,结合其他一些可测的物量参量,即可计算海水二氧化碳体系中各分量的含量;从而得到不同海区不同水层中二氧化碳平衡体系比较明确的图象,以避免一一直接测定这些分量;

2、借助于pH值的分布,有助于认识各种海洋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进而掌握海洋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规律;

3、海水的pH值也直接影响到海洋中各种元素的存在形态及其反应过程。

总之,海水pH是海洋化学研究的重要参数之—,测定海水pH值对研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定步骤

一、pH值的校准

1、打开仪器连通电源,电极插头与仪器电极插座连接,预热30分钟。

2、将仪器选择开关拨至pH档

3、将温度调至当前温度(25℃)

4、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使用洁净滤纸吸干水分

5、将电极浸入pH=6.864的标准缓冲溶液瓶,将斜率旋钮置100%处(顺时针旋到底),摇动瓶子,待平衡后调定位旋钮至显示6.86

6、取出电极,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使用洁净滤纸吸干水分

7、将电极浸入pH=4.003的标准缓冲溶液瓶,摇动瓶子,待平衡后调斜率旋钮,至显示4.00,保持斜率、定位旋钮不动

8、核准,再次浸入pH=6.864的标准缓冲溶液瓶,看读数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重复定位和调斜率步骤

9、取出电极并用蒸馏水洗干净,并用洁净滤纸吸干水分,放入保护液中或直接测定样品

二、水样pH的测量:

1、调准后,取出电极用蒸馏水洗净,并用洁净滤纸吸干水分

2、将电极侵入待测溶液,摇动瓶子,待平衡后,可从显示器读出样品的pH值

3、测量完毕后,取出电极并用蒸馏水洗干净,并用洁净滤纸吸干水分,放入保护液中

计算: ,r:温度校正系数;t'w:测定时的温度℃;tw:现场温度℃;β:压力校正系数;d:深度m。

性质

海水pH值与温度的关系

海水pH值随温度升高而略有降低,这是海水中弱酸的电离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结果,因此,如果实际测定海水pH值时的水温与现场温度不同,就需进行校正。

海水pH值与压力的关系

海水静压增大,海水的pH值降低,这是由于碳酸的离解度随深度而增大,压力对pH值的影响可按Culberson等(1968)提出的校正式进行校正。

海水pH值与盐度的关系

海水盐度的增加,离子强度增大,海水中碳酸的电离度就降低。从而氢离子的活度系数及活度均减少,即海水的pH值增加。

昼夜变化

夏季:白天表层海水光照时间长,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生物呼吸及有机质氧化分解强度,结果海水中出现CO2的净消耗,pH值逐渐上升;午后3—4小时内,pH值几乎达到最大值;晚间,光合作用停止,但呼吸作用和有机质降解作用照常进行,产生的CO2逐渐积累,海水pH值逐渐下降。

冬季:由于水温低,生物的光合作用与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均下降,pH值的昼夜变化幅度比夏季小。

7. 海洋沉积物含水率大致多少

固结是指松散沉积物被压实、固结成岩的过程。

固结的类型如下:

1、压固作用

压固作用是指由于上覆沉积物的静水压力而使松散沉积物的体积缩小,含水量减少、密度增加的过程。

2、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指松散的沉积颗粒由化学沉淀物质或其它物质粘结而变成坚固岩石的过程。

3、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作用是指矿物成分借溶解、局部溶解及固体扩散等作用而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

8. 海洋沉积物含水率

液态水的存在是孕育生命的基础所在,一颗星球如果没有液态水,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颗星球上无法诞生生命。

地球上现有的生命形式多种多样,可向前追溯,地球上的生命全部起源于海洋之中。生命虽然源于海洋,但对于陆地上的生命而言,海水已经不再能够维持他们的生命所需,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量陆地生物的生存都依赖于宝贵的淡水资源。

地球是一颗富水星球,在地球的表面有71%以上的区域都被液态水所覆盖,但是这些液态水大多都是海水,而淡水资源却非常稀少,据统计,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大约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0.5%,所以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今世界已经被承认的国家总量为197个,而在这之中有超过100个以上的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淡水资源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而没有之一。

其它诸多资源的缺乏会影响到人类文明的进程,而淡水资源的缺乏则会直接影响到人类以及其它陆地生物的生存。有人曾经不止一次地幻想,如果海洋中的水都是淡水,那该多好呢。的确,如果海洋中的水都是淡水,那么地球上的水资源的确可以说是取之不及用之不竭了。

不过这只不过是幻想而已,虽说在现实之中海水不可能变为淡水,但在海底却的确存在着淡水库,而且海底淡水库的储水量可能还十分巨大。其实,关于海底淡水资源的研究和发现已经有些年头了,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海底的淡水资源就已经被发现了。最初发现这些淡水资源的是一些石油企业。

石油企业在海岸线附近进行石油钻探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海底存在着淡水资源,从此,人类便展开了对海底淡水资源的研究和探索。

人类50多年以来的探索和研究其实是有些成果的,在2015年的时候,美国沿岸的北大西洋海底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含水层,这个含水层横跨350公里,预计的含水总量接近3000立方千米。而近来,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巨大的海底淡水库,并将这一发现以报告的形式发表在了《自然通讯》上。新发现的海底淡水库位于新西兰的南岛海岸周边,这个海底淡水库的含水总量大约为2000立方千米左右。你可能对这个数字没有太多的概念,那么让我们来进行一下比较吧。地球上淡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就是北美的五大湖地区。

北美五大湖地区的淡水资源总量占到了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20%,而五大湖地区的总蓄水量大约为22800立方千米,而此次发现的新西兰南岛海底淡水库的蓄水量为2000立方千米,也就是说这个海底淡水库的蓄水量接近了五大湖蓄水量的10%,换算一下,其就占据了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2%。

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2%,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并不算太大,但是这个海底淡水库发现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本身,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离岸含水层的岩石界限被打破,也就是说世界上所存在的海底淡水总量可能远远要比我们此前预测的要多,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地球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可能会得到巨大的缓解。那么,这些海底淡水到底从何而来呢?

海底为什么会存在着巨大的淡水库?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两种推论,一种理论被称为沉降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海底淡水就来源于海洋本身,是海底的泥沙将下层沉积物的水分挤压出来,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到了地底深处。另一种理论叫做渗透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海底淡水的源头是雨水,雨水先是渗入到海岸附近的地下,然后在地下形成蓄水层,之后在海水渗透压的作用下,蓄水层中的淡水逐渐渗入海底岩层,从而形成海底淡水库。

​目前关于海底淡水库的形成,任何一种说法都缺乏充足的证据。不过海底淡水与陆地淡水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它的含盐量还是要略高于陆地淡水,但要比海水低很多。海水的含盐量约为3%,而含盐量最高的海底淡水的含盐量为1.5%,也有一部分海底淡水的含盐量能够低至0.1%,与陆地淡水相当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