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船员招聘 > 水手 > 商水手机壳厂招聘信息(弘研128玉米种?)
商水手机壳厂招聘信息(弘研128玉米种?)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5-29 17:49    点击:272   编辑:admin

一、弘研128玉米种?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80002

品种名称:弘研128

申请者:商水县豫红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商水县豫红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Y052-12×H046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2.0-104.0天。芽鞘浅紫色,叶缘绿色,叶片绿色,第一叶椭圆形;主茎叶片数18 -19片,株型紧凑,株高255.5-263.0cm,穗位高106.7-119.0cm;雄穗分枝中,雄穗颖壳绿色,花药绿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7.9-18.3cm,穗粗5.0-5.3cm,穗行数16-20行,行粒数32.2-35.1粒,秃尖长0.8-1.4cm;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硬粒型,千粒重328.3-350.9g,出籽率85.4-87.8%。平均田间倒折率0.0-0.5%,倒伏率2.9-5.9%,空秆率0.2-1.3%,双穗率0.0-0.4%。

抗性鉴定:2015-2016年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接种鉴定:抗小斑病,感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穗腐病、锈病,高感瘤黑粉病。

品质分析: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容重798g/L,粗蛋白质11.17%,粗脂肪4.96%,粗淀粉71.90%,赖氨酸0.42%。2016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容重769g/L,粗蛋白质11.23%,粗脂肪3.8%,粗淀粉72.79%,赖氨酸0.34%。

产量表现:2015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4000株/亩),12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75.0%,平均亩产725.7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9.6%;2016年续试,11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率72.7%,平均亩产613.2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5.1%。2017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11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90.9%,平均亩产618.5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5.8%。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与密度:河南省夏播,6月上中旬播种;中上等肥力田种植密度4000株/亩左右。(2)田间管理:苗期注意防治蓟马、地老虎、蚜虫;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浇好拔节、孕穗、灌浆水。(3)适时收获:玉米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玉米种植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茎腐病、穗腐病等病虫害。

二、弘研128玉米种谁研发的?

弘研128玉米种子,由商水县豫红农业科学研究所研发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80002

品种名称:弘研128

申请者:商水县豫红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商水县豫红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Y052-12×H046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2.0-104.0天。芽鞘浅紫色,叶缘绿色,叶片绿色,第一叶椭圆形;主茎叶片数18 -19片,株型紧凑,株高255.5-263.0cm,穗位高106.7-119.0cm;雄穗分枝中,雄穗颖壳绿色,花药绿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7.9-18.3cm,穗粗5.0-5.3cm,穗行数16-20行,行粒数32.2-35.1粒,秃尖长0.8-1.4cm;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硬粒型,千粒重328.3-350.9g,出籽率85.4-87.8%。平均田间倒折率0.0-0.5%,倒伏率2.9-5.9%,空秆率0.2-1.3%,双穗率0.0-0.4%。

抗性鉴定:2015-2016年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接种鉴定:抗小斑病,感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穗腐病、锈病,高感瘤黑粉病。

品质分析: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容重798g/L,粗蛋白质11.17%,粗脂肪4.96%,粗淀粉71.90%,赖氨酸0.42%。2016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容重769g/L,粗蛋白质11.23%,粗脂肪3.8%,粗淀粉72.79%,赖氨酸0.34%。

产量表现:2015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4000株/亩),12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75.0%,平均亩产725.7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9.6%;2016年续试,11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率72.7%,平均亩产613.2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5.1%。2017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11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90.9%,平均亩产618.5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5.8%。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与密度:河南省夏播,6月上中旬播种;中上等肥力田种植密度4000株/亩左右。(2)田间管理:苗期注意防治蓟马、地老虎、蚜虫;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浇好拔节、孕穗、灌浆水。(3)适时收获:玉米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玉米种植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茎腐病、穗腐病等病虫害。

三、小麦籽粒及粒重是如何形成的?

小麦是商水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一些异常气候的出现,制约了小麦产量的上升,通过对小麦籽粒的形成过程和提高粒重的重要途径进行分析研究,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1 抽穗开花期

  冬小麦拔节后,经过25~30 d开始抽穗。小麦抽穗时主茎早于分蘖,大蘖早于小蘖。小麦抽穗后一般经过2~5 d开始开花,开花顺序为先主茎后分蘖,每穗开花先中部而后渐及上部和下部,同一小穗则由基部花顺次向上开。每穗开花时间3~5 d,全田开花时间持续6~7 d。

  小麦昼夜均能开花,但每天有2个高峰,即9:00―11:00、15:00―18:00。夜间由于温度低开花少,中午由于温度高相对湿度低,开花过程受到抑制。小麦开花的最低温度为9~11 ℃,最适温度18~20 ℃,高于30 ℃影响受精能力降低结实率[1]。适于小麦开花的大气相对湿度为70%~80%,低于20%不能正常授粉受精,但花期遇雨,湿度过大,花粉粒吸水膨胀易破裂。

  小麦属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一般不超过0.4%,小麦开花时,内外颖壳从张开到闭合需经历10~15 min。或颖壳张开前进行闭壳授粉,或颖壳张开后进行开颖授粉[2]。花粉粒落到柱头上一般经1~2 h后即可发芽,在24~36 h后完成受精过程。开花期间小麦体内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营养物质和水分,是整个生育期中日耗水量最大的时期,从此地上、地下营养器官基本停止生长,籽粒日益增大,是小麦全生育期的重要转折点。

  2 籽粒形成与灌浆成熟

  小麦从开花受精到灌浆成熟,经历34~36 d,期间籽粒内外部发生一条列变化,一般分为6个过程、5个时期。

  2.1 形成期

  受精后子房迅速发育,首先是受精卵进行分裂进而形成胚的各部器官。其次是极核受精后形成初生胚乳,并进行旺盛分裂最终形成胚乳,开始积累淀粉。受精后10~15 d,籽粒外形已基本形成,长度达最大值的3/4,由“坐脐”达到“多半仁”阶段,籽粒已具备发芽能力,该时期称为籽粒形成期。这一阶段籽粒含水量处于增加阶段,含水量达70%以上,此时籽粒长度增加很快,而干物质增加很慢,籽粒颜色由灰白逐渐转化为灰绿色,胚乳有清水状变为乳状,挤之有稀薄而略带黏性的液汁。

  2.2 乳熟期

  历时12~18 d,“多半仁”后首先长度达到最大值,而后是宽度和厚度增加,到开花后20~24 d达到最大值,俗称“顶满仓”。随着籽粒体积的继续增大,胚乳细胞中开始积累淀粉,含水量由于干物质的不断积累由70%逐渐下降到45%左右。籽粒外部颜色由灰绿变鲜绿,进一步转为绿黄色,表面有光泽,胚乳由清乳状到乳状。

  2.3 面团期

  历时3 d,含水量下降到38%~40%,干物质增加速度转慢,籽粒表面由绿黄色变成黄绿色,失去光泽,胚乳呈面筋状。灌浆速度的特点是慢―快―慢,即“多半仁”前缓慢,由“多半仁”到“顶满仓”速度加快,“顶满仓”后速度又趋向缓慢。从“顶满仓”到“面团期”是穗鲜重最大的时期,要注意防倒。

  2.4 蜡熟期

  历时3~7 d。含水量由38%~40%急降至20%~22%以下,籽粒由黄绿色变为黄色,胚乳有面筋状变为蜡质状,籽粒干重达到最大值,生理上已正常成熟。

  2.5 完熟期

  历时2~3 d,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籽粒体积缩小变硬,俗称“硬仁”,表现出成熟种子的特征特性,是收获的最佳时机。

  3 籽粒发育的不均衡性

  在籽粒发育过程中,同一穗上的不同小穗位和同一小穗的不同粒位,无论灌浆先后、粒数多少和粒重高低均有所不同,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实质是早在分化时期已经发生的差异的继续[3-4]。

  3.1 不同小穗位籽粒发育的不均衡性

  在小麦灌浆过程中,灌浆的顺序与开花的顺序基本吻合,以中部小穗居于优先地位,营养物质的分配也以中部小穗最多,其次是下部小穗和上部小穗,所以不同小穗位的籽粒数目有多少之别,重量有轻重之分。在籽粒形成和灌浆初期,运转到中部小穗的干物质最多,其次是上部小穗,下部小穗最少;灌浆中期以后,下部小穗的干物质较上部小穗为多,因而一般下部小穗比上部小穗籽粒少,而粒重比上部重。

  3.2 不同粒位籽粒发育的不均衡性

  同一小穗不同粒位之间,营养分配和发育是依照小花的着生部位从1、2、3、4逐渐递减的;到“顶满仓”以后顺序便发生了变化,如果每穗结实2粒,一般粒重1>2,若每小穗结实3粒,则2>1>3,当每小穗结实4粒时,则2>1>3>4,但在下位缺粒或发育不良时,可看出上位小花的粒重明显增高。同一粒位籽粒在不同小穗上表现为中部最重,下部次之,上部最轻。

  4 籽粒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1 温度

  籽粒灌浆的最适温度为20~22 ℃。日平均气温低于25 ℃,则随温度的升高而灌浆速度加大,高于25 ℃时,因高温而失水过快,缩短灌浆过程,加强呼吸作用,粒重降低。一般认为:开花至成熟需720~750 ℃的积温,灌浆期需500~540 ℃的积温。

  4.2 光照

  光照条件对不同灌浆时期的影响不同,灌浆盛期(开花后25~30 d)影响最大,灌浆始期(开花后10~12 d)次之,灌浆后期(开花后25~30 d)影响最小。光照的好坏取决于2个条件,一是天气条件,二是群体大小。光照不足、群体过大往往成为粒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4.3 土壤水分

  籽粒形成和灌浆期间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籽粒形成初期水分不足,特别是在天气干旱高温情况下,光合强度降低,呼吸作用加强,致使灌浆过程提前结束,形成瘪粒。在品质方面,籽粒蛋白质积累和含量与灌浆以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而籽粒的淀粉含量则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加。

  4.4 矿质营养

  后期适当供应氮磷钾除可使功能叶保持较长功能期外,还可促进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的转化,对提高蛋白质含量、促进籽粒灌浆成熟有显著作用。

  5 提高粒重的途径

  5.1 增加籽粒干物质的来源

  籽粒干物质的积累来源于2个方面:一是抽穗前茎叶中的贮藏物质,二是抽穗后绿色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物质,前者占30%左右,后者占70%左右。虽然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并不直接构成粒重,但对籽粒增重有很大影响,是产量形成的奠基过程。所以提高粒重必须从生育前期着手,促使个体发育健壮,建立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后期应保持一定的绿色面积,防止早衰青枯和病虫害,延长绿色面积的功能期。

  5.2 扩大籽粒的容积

  籽粒容积大小是影响千粒重的重要因素。籽粒容积与籽粒形成过程中胚乳的发育密切相关,如果这时干旱或其他条件不利,籽粒容积缩小。因此,这一时期要保证水分的及时供应。

  5.3 延长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强强度

  灌浆时间和灌浆强度除受品种特性影响外,主要受灌浆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影响。在高温条件下,可加速灌浆速度,但缩短灌浆时间,粒重往往较低。相反,光照条件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日平均温度较低灌浆时间持续较长而粒重较重。但北方麦区灌浆期间高温干旱,多干热风,对籽粒增重不利。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一时期的水分供应,在后期浇好灌浆水、落黄水,力争“麦长一线”。另外,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叶面宝,对增加粒重有良好效果。

  5.4 减少干物质积累的消耗

  重点把握好小麦的收获时间,以蜡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过早或过晚收获均降低粒重。过早籽粒没有灌饱,过晚干物质已不再增加而呼吸作用仍在消耗,使籽粒重量下降,所以应做到适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