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船舶类型 > 蒸汽机船 > 中国的蒸汽机船图片(中国 蒸汽机)
中国的蒸汽机船图片(中国 蒸汽机)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3-10 12:07    点击:257   编辑:admin

一、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是由主持建造?

黄鹄号蒸汽轮船是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在安庆内军械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建成,曾国藩赐名“黄鹄”,长17米,航速6节,自重25吨。造价白银八千两。

机舱设在前部,蒸汽机为单缸,缸长二尺,缸径一尺;锅炉长十一尺,炉径二尺三寸许,炉管四十九条,长七尺二寸,管径一寸五;转轴长一丈二尺八寸,直径一寸八。关于黄鹄号的具体尺寸、下水时间有多个版本,存在争议。

二、中国人第一次自行设计的木质蒸汽轮船是谁设计的?

徐寿、华蘅芳等人。

1866年春,南京下关码头人头攒动。徐寿亲自掌舵,华蘅芳担任机长,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蒸汽轮船在南京下关下水了,在场的中国人无不动容。

据1868年8月31日的上海《字林西报》报道,这艘轮船“载重二十五吨,船身长五十五华尺。高压蒸汽机,单式汽缸,倾斜装置,直径一华尺,长二尺,主轴长十四尺,径二寸四分。汽锅长十一尺,径二尺六寸。锅炉管四十九支,长八尺,径二寸。后舱俱在主轴位置之后,机器几乎占船体之前半……全部工具器材,连同雌雄螺旋、螺丝钉、活塞、汽压计等,均经徐氏父子亲自监制,并无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协助。”

三、我国第一艘蒸汽船叫什么?

       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叫黄鹄号,黄鹄号蒸汽轮船是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在安庆内军械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建成,曾国藩赐名“黄鹄”,造价白银八千两。

四、我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

黄鹄号。

1868年1月中国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蒸汽轮船是黄鹄号。黄鹄号是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蒸汽轮船,1861年曾国藩建成安庆军械所,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制造西式武器舰船。1868年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建成,自此之后,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开始发展,虽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但是船舶制造业为中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不可忽略。

五、我国的第一艘蒸汽船是谁制造的?

徐寿在华蘅芳、吴嘉廉、龚云棠及次子徐建寅等合作下,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在1866年造成一条长50余尺时速20余里(一说40余里)的“黄鹄”号木壳轮船。这是近代由中国人自己造的第一艘轮船,也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项新成就。

清代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造价白银八千两。1865年在安庆军械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 "黄鹄"号,该船长17米,航速6节。自重25吨;机舱设在前部,蒸汽机为单缸,缸长二尺,缸径一尺;锅炉长十一尺,炉径二尺三寸许,炉管四十九条,长七尺二寸,管径一寸五;转轴长一丈二尺八寸,直径一寸八

这是中国第一艘机动船,安庆军械所后改为江南制造局,不是江南制造总局。

六、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大约建造于几几年?

黄鹄"号蒸汽轮船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造价白银八千两。1865年在安庆 内军械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

七、蒸汽机船最快时速是多少公里?

要看是什么时间,什么船。

18世纪中期出现蒸汽船之后,船的速度大大提升,一般都能在15节左右。

现在还有蒸汽机船,比如我们戏称的中国海军“全蒸七子”051型驱逐舰的航速就很快,已经退役的133速度就曾创造过38节的最高航速。某种程度上,核动力也是蒸汽机船,只不过是用核反应堆来燃烧锅炉的,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最高航速都在30节以上。

八、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轮船是什么制造成功的?

1862年7月30日,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的轮船汽机在安庆试演。

徐寿(1818-1884)和华蘅芳(1833-1902)都是江苏无锡人。1862年初,二人同为曾国藩保荐,入安庆内军械所。二人合作,参照外国文献资料,徐寿设计,华蘅芳推导计算,提供准确数据,制造了一台轮船汽机。这是近代中国人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7月30日试演成功,二人都获“奇才异能”之名。1864年1月,二人又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40年,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的国门。一批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掀起了一场救国图强的洋务运动。轮船蒸汽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然而,很遗憾的是,虽然中国有了第一台轮船蒸汽机,有了第一艘轮船。但也就是仅此而已,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均未投入实际使用。中国的造船业也没有从此兴起。后来的北洋水师战舰均花费大量白银从英、德等国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