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船舶类型 > 汽车运输船 > 日本汽车运输船视频(日本汽车运输船视频大全)
日本汽车运输船视频(日本汽车运输船视频大全)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3-07 15:33    点击:118   编辑:admin

一、汽车运输船最大吨位?

得几万吨以上,说实在的我就是跑船的,但是跑的都是客船和货船,汽车运输船咱没跑过,在韩国仁州港见过,但是不矢o昃不是最大吨位,它一次装满小车(轿车丿大约6000多辆不知是不是最大的6万多吨

二、运输汽车的轮船?

汽车运输船是一种船,为运输未包装的汽车而设计的船舶。Car carrier 汽车运输船。为运输未包装的汽车而设计的船舶。汽车在跳板上开上开下,并放置于特殊的甲板上,这种设计的船舶是随着国际汽车运输量的增加而出现的。

原来汽车是和别的货物一起运输的,但随着数量的增加,船舶在去程只运汽车,回程装运散货,这时就将汽车甲板移开或折起来。

三、arkas line是哪个船公司?

kline 是船公司 全称是日本川崎汽船株式会社 介绍如下: 川崎汽船株式会社(“K”LINE)成立于1919年。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全球性物流服务供应商,“K”LINE始终以海运业为主,除拥有各种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专业运输船队之外,还兼营码头业务和第三方物流业务。现在“K”LINE集团的主要业务部门涵盖了集装箱船, 干散货船, 汽车运输船, 液化天然气船, 原油及成品油专用船,以及大件运输专用船等各项海运业务,航线和服务网络也遍布全球各地。 川崎汽船(中国)有限公司是日本川崎汽船株式会社(“K”LINE)于1995年在中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并在中国地区开设有十多处分公司或办事处,作为“K”LINE 全球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地区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货运支持和服务。川崎汽船(中国)有限公司今后也将继续秉承“K”LINE集团的勇于开拓和不畏挑战的精神, 本着“客户至上”的服务宗旨,不断创新,坚持为海内外各方客户提供安全稳定和优质高效的海运综合服务而不懈努力!

四、阿波丸沉船大揭秘?

一、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号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平潭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现,遭到数枚鱼雷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随船的2009名乘客与船共沉,只有一名幸存者上了美军的救援艇。

二、这就是著名的“阿波丸”号沉船事件。这次沉船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日本官方为何突然放弃向美军索要全部赔偿?中国又为何会花费巨大代价想要将其打捞上来呢?今天,让我们聚焦“阿波丸”号沉船事件的惊险全过程,揭秘“阿波丸号”背后的故事。

三、“阿波丸”号远洋油轮造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它体长154.9米,宽20.2米,深12.6米,总吨位11249.4吨,建成不久便被日本军方偷偷征用。1944年,日美双方签订协议,允许日方船只“阿波丸”号穿越敏感地带,用于运输日占区人员的的转移。

四、协议签订之前,“阿波丸”号巨轮曾先后六次往返新加坡——日本,其中好几次遇到美军的轰炸,但都没有影响它成功将人员物品运到目的地。因此,日本军方称它为“不沉之舰”,它的存在给日方陆军带去无数补给。

五、为了保证它在以后的行程中能够获得绝对的安全,日本便与美国商议商运协议,在协议签订后,日本军方将其改造成救援物资运输船,撤去了船上的大炮和士兵,挂上了红十字会的旗帜。

六、但是,拥有如此巨大运输能力的巨轮,日本军方是不甘心让它仅运输物资的,所以从一开始,它在获得美军的放行令后,便偷偷地运输了上千吨的的炸弹以及其他战备物资送往日本。

七、当时处于二战后期,日本四面楚歌,除了在中国连续战败,其本土上空还经常遭遇美军空军轰炸,“阿波丸”号巨轮成了日本在太平洋上运输物资的唯一希望,虽然轮船上空每天都会飞过去往日本的美军战机,但是凭着一纸协议,“阿波丸号”完好无损地每日航行着。

八、就在日本军方觉得这条道路万无一失的时候,意外发生了。1945年3月28日,日本军方趁着夜色将大量违规物品运上巨轮。

九、随着日本帝国在战争中的节节败落,日控区的情况也极其不稳定,大量富商、军官及其家属都争先恐后地挤上了“阿波丸”号巨轮,踏上了回家之路,使得原本仅能装载236名乘客的轮船,最后装载了2009人。但是谁也没成想,这艘巨轮最后并没有将他们平平安安带回家,而是将他们带入了无比森冷的海底深渊。

十、在“阿波丸”号驶入中国台湾海峡的牛山海域的时候,危险悄悄逼近。当时在它附近的美军“皇后鱼”号潜艇已经在这片海域巡航了四个多月了,击沉了无数日军的补给船只,给日军带来重创。

十一、1945年4月1日中午,负责指挥“皇后鱼”号潜艇的舰长拉福林,在收到了“皇后鱼”号潜艇的僚艇“海狐”号发来的讯号,报告中说明其向一艘日本运输船发起了进攻。

十二、夜幕降临后海面浮起浓雾,近乎看不清前方的状况,而此时却传来信息称附近有一艘军舰,拉福林担心是中午被攻击的日军运输船前来报复,但是当时的海域距离日控区仅有18海里,在这里进行全面攻击很可能会遭到日军猛烈的反击,拉福林犹豫不决。

十三、可是考虑到海面浓雾弥漫,极端的天气很影响美军的战斗力,拉福林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他依赖经验与声呐再次确认其是一艘军舰后,向“阿波丸”号巨轮发起猛烈进攻。随着四枚鱼雷先后命中目标发出巨响,这艘承载了荣誉的日军“不沉之舰”沉入了太平洋。

十四、交战十分钟后,“皇后鱼”号潜艇慢慢靠近“阿波丸”号巨轮被击沉的位置,发现其沉没的海域上方漂浮着大量的重油和橡胶,并救下了一名幸存者田勘一郎,而这名幸存者并不是当时唯一漂浮在海面上的人,只是当美军伸出援手想要救下他们的时候,其他人都拒绝了,誓要与“阿波丸”号共存亡。

十五、与此同时,拉福林也意识到这并不是一艘军舰,而是一艘商用船只,只是为时已晚。八天后,日本政府就此事件向美国政府发出质问,提出赔偿要求。而这件事在当时也是轰动全球。

十六、事后,在美军军事法庭上,拉福林辩解称:当时浓雾天气无法辨别船只的信息,只能根据声呐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而声呐显示该船只就是军舰,且在当天中午“海狐”号便攻击了一只日军运输船,所以当晚的船只很可能是日军派来报复的军舰。面对如此说辞,日方并不认同,并称美军是蓄意攻击应该赔偿日本全部损失。

十七、最后,美国方面承认对“阿波丸”号邮轮的沉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针对赔偿,美国希望在战争结束后再清算,到时候它还可以以战胜国的身份获得主动权。

十八、但是故事仅仅是这样吗?在法庭上拉福林曾说当时“皇后鱼”号发射的鱼雷是从艇尾发射的,这就说明一旦战争发生那么“皇后鱼”号潜艇则需要掉头才能追击“阿波丸”号,这对于处于危险中的潜艇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而作为美军身经百战的指挥拉福林怎会做出如此举动呢?

十九、再者,唯一的幸存者田勘一郎曾回忆说:美军一直在跟踪“阿波丸”号,从离开新加坡开始,一路上海军空军轮流监视。所以美国是否蓄意攻击,我们保留一定的质疑。

二十、而日本方面呢?从最开始就不守约定,违规运输,运输的物资仅仅就是弹药吗?其实不然,据说当时船上不仅有战备物资,还有40吨黄金、12吨白金、40箱左右的珠宝文物等,甚至还有传闻说船上携带有北京人头骨。

二十一、日本为什么要将大量财宝转移呢?这其中有怎样的含义呢?而作为已经经历过好几次在航行中遭遇攻击并成功脱险的“阿波丸”号巨轮又是为何在四个鱼雷之后就沉没了呢?更有甚者,在1973年的时候,日本原中将稻田正纯对外宣称当时从新加坡出发的“阿波丸”号是装有自爆装置的,那么“阿波丸”号是自爆沉船的说法就有了有力佐证。

二十二、不然,为何除了田勘一郎外的日本人拒绝美国军方的营救呢?战败后的日本为何在经济崩溃的边缘依旧绝口不提赔偿并自费赔偿了遇难者家属呢?这其中必是有着更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二十三、沉船后,国际社会的目光都聚集在这艘传闻中装有无数财宝的“阿波丸”号上,很多国家都希望能够前来打捞沉船,但是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我国拥有“阿波丸”号沉船打捞的全部权益,未经我国允许其他国家是不能够前往打捞的。

二十四、而当时的中国社会刚刚复苏,国内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如果能够成功打捞这艘船,必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收益,于是中央决定由海军与交通部一起联合打捞沉船。当时西方国家觉得这就是个笑话,没有他们的帮助以中国当时的实力是绝对不可能做到打捞如此巨大的沉船的。

二十五、但是中国永远是那个可以战胜不可能的国家,拼尽全力也要赢的国家。历经四年,我们的打捞队不畏艰辛,不惧牺牲,最终成功打捞出了沉船中的大部分物品,沉睡了二十多年的“阿波丸”号巨轮重见天日。

二十六、在中国对外公布打捞沉船的结果之时,世界为之轰动,中国再一次堵住了西方国家嘲笑的嘴脸,用实力和付出证实了“我们可以”。

二十七、虽然各方的情报都证实有黄金的存在,但是打捞的事实却与此相背,如果真有黄金的存在,那么只有一个说法可以解释,那就是沉船事件是有日本人自己自爆下沉的结果。随着自爆按钮被按下,装满黄金的箱子也灰飞烟灭,无迹可寻了。

二十八、虽然这次没有打捞出黄金,但是我们也不是一无所获,除了价值5000万的物品外,我们的打捞技术也是大大提高,国家还顺势培养了一支海上救援队伍,并且我们打捞沉船所用的时长比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预计的时间都要短,我们的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

二十九、至此,“阿波丸”号沉船事件告一段落,真真假假的消息也无从证实,一个接一个的谜团也只能随沉船一起被人们渐渐遗忘。

五、lng运输船哪个国家最多?

全球建筑LNG运输船最多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不是欧美国家。

LNG(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被液化了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它是储存与运输天然气的经济方式,适用于远距离海运。

六、汽车运输船发展历程?

舟筏时代→独木舟→筏→木板船→桨、篙和橹→帆船时代→地中海的古帆船→北欧和西欧帆船→飞剪式帆船→中国帆船→蒸汽机船时代→早期的蒸汽机船→“大东方”号蒸汽机船→蒸汽机船的完善→汽轮机船、柴油机船的问世→油船和散货船的出现→大型远洋客船的兴起→柴油机船时代

  船舶大型化→船舶专业化→船舶高速化→船舶自动化→船舶内燃机化

  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舟筏时代 

  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至少起源于石器时代。中国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桨,据鉴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说明舟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独木舟 

  原始人类将巨大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独木舟,是最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它的踪迹遍于全世界,至今在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群岛的居民,仍使用独木舟作为生产和交通工具。

  筏 

  远古人类就知道将树干、竹竿、芦苇等捆扎成筏,或用兽皮做成皮筏,在水上漂行。筏较独木舟吃水浅,航行平稳,而且取材方便,制造简易。在中国东南山区溪流中,使用竹筏作为交通工具迄今仍然相当普遍。

  木板船 

  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人类对木材的加工能力提高了,于是将原木加工成木板来造船。木板船可以造得比独木舟大,性能比筏好。木板平接或搭接成为船壳,内部用隔壁和肋骨以增加强度,形成若干个舱室。早期的木板船,板和板之间、船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是用纤维绳或皮条绑缚起来的,后来用铜钉或铁钉连接。板和板之间则用麻布、油灰捻缝,使其水密。

  桨、篙和橹 

  舟筏时代的船舶靠人力来推进和操纵,所用的工具为桨、篙和橹。桨不受水域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在地中海区域应用极为广泛。古罗马的划桨船,用奴隶划桨,一船桨数多至数十根甚至百余根。篙可以直接触及水底和河岸,使用轻便,主要用于浅水航道。橹是比桨先进的划船工具,效率高而不占水面,兼具推进和操纵航向的功能,在中国内河木船上广泛使用。

  帆船时代 

  据记载,远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中国使用帆船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是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15世纪末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的船队都是由帆船组成的。在帆船发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区、北欧西欧地区和中国都曾作出重大贡献。19世纪中叶美国的飞剪式快速帆船,则是帆船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不同地区的帆船,在结构、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

  地中海的古帆船 

  埃及出土的一件公元前四千年的陶器上绘制有最古的帆船的图象。船的前端突出向上弯曲,船的前部有一个小方帆,这种船只能顺风行驶,无法利用旁风。公元前2000~前1600年,腓尼基人、克里特岛人和希腊人都先后在地中海上行驶帆船。克里特岛人的帆船两端翘起,单桅悬一方帆,这种船型在地中海应用了几千年之久。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帆船备有桨,只在进出港口和调度时才使用。古希腊帆船干舷高,耐波性好,单桅上挂方帆,船尾两侧有巨大的尾桨,起舵的作用。船首伸出的桅桁上增一小帆便于操纵。单桅横桁上边增设三角顶帆。古罗马的帆船又有改进,增设前后三角帆,船的操纵性能得到改善。

  北欧和西欧帆船 

  公元9~11世纪北欧的维京人,是当时世界上优秀的航海民族,航迹远达格陵兰和北美。他们用当地出产的橡木造出了适航性能良好的帆船。这种帆船长约30米,宽约6米,首尾形状接近对称,有龙骨和首尾柱。外壳板搭接并用铁钉相连。船上树单桅,装有支桅索,挂一面方帆,能在横风下行驶。船形瘦削,耐波性优于地中海帆船。

  1492年,C.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到达西印度群岛。他所乘坐的“圣玛丽亚”号,是一艘长28米、排水量约200吨的三桅帆船。1497年,V.da.伽马率领葡萄牙船队绕过好望角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F.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一系列地理上的发现,大大刺激了欧洲航海和造船事业的发展。16世纪以后,欧洲帆船的排水量逐渐增大到500~600吨,帆具日益复杂,三桅船渐趋普遍,帆面不断增大。大桅上增装了顶桅和顶帆,主帆下装了底帆,桅的支索上张了三角帆,船上整个空间都张满了帆,航速得到提高。1800年前后,英国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成为最大的海上强国。英国及其殖民地拥有海上帆船达5000艘。

  飞剪式帆船 

  这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高速帆船。前期的飞剪式帆船,可以1833年建造的“安·玛金”号为代表,排水量为493吨。飞剪式帆船船型瘦长,前端尖锐突出,航速快而吨位不大。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用这种帆船到中国从事茶叶和鸦片贸易。以后美国西部发现金矿而引起的淘金热,使飞剪式帆船获得迅速发展。1853年建造的“大共和国”号,长93米,宽16.2米,深9.1米,排水量3400吨,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航速每小时12~14海里,横越大西洋只需13天,标志着帆船的发展达到顶峰。19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当时海上运输主要工具的帆船,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

  中国帆船 

  中国帆船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曾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及工匠人等数千人,乘船出海。三国时代东吴太守万震所著《南洲异物志》中,有关于访问今日的柬埔寨、越南等地所乘大船的记述。唐代与日本文化交往频繁。中国当时的帆船已能驶侧向逆风,有较好的耐波性。唐贞观年间,从今温州至日本,仅需6天;以后能以3天时间从中国镇海驶抵日本。宋代造船和航海事业均有显著进步。当时所造海船能载500~600人,并已使用指南针罗盘,航程远及波斯湾和东非沿海地区。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出土一艘宋代海船残骸,船体瘦削,具有良好的速航性能和耐波性,船内有12道水密隔壁,船侧外壳板由三层杉木板组成,结构坚固,估计船全长约35米,载重量200吨以上。明朝初年,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于公元1405~1433年间七次远航,遍历东南亚、印度洋各地,远达非洲东海岸。据记载,郑和所乘“宝船”长44丈,宽18丈,有12帆,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优秀帆船。

  中国帆船的构造和欧洲帆船不同。欧洲帆船两端尖而上翘,中国帆船则两端用木板横向封闭而形成平底的长方形盒子。舵位于尾部中心线上,尾部造成楼形高台,以防止上浪。船内有多道水密隔壁,结构坚固。中国帆船的帆是横向用竹竿加强的“硬篷”。这种平衡纵帆,操作灵便,能承受各个方向的风力。15世纪时,中国帆船无论在尺度和性能上都处于领先地位。16世纪以后,欧洲帆船才逐渐超过中国帆船。

  蒸汽机船时代 

  18世纪蒸汽机发明后,许多人都试图将蒸汽机用于船上。1807年,美国人R.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装在两舷的明轮,在哈德逊河上航行成功。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早期的蒸汽机船 

  19世纪上半叶是由帆船向蒸汽机船过渡的时期。早期的蒸汽机船装有全套帆具,蒸汽机只是作为辅助动力。1819年美国人M.罗杰斯建造的“萨凡纳”号蒸汽机帆船,用了27天时间横渡大西洋,在整个航程中只有60小时是使用蒸汽机推进,其余时间仍用风力。在早期,蒸汽机安装在甲板上,驱动装在两舷的巨大明轮。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阿基米德”号船建成,船长38米,主机功率80马力。早期蒸汽机是安装在木帆船上的。1850年以后,逐渐用铁作为造船材料。1880年以后,钢很快代替铁作为造船材料。1876年英国建造的新船只有8%用钢材建造,而到1890年,则只有8%是铁船了。

  “大东方”号蒸汽机船 

  1854~1858年英国人I.K.布鲁内尔建造的“大东方”号铁船被认为是造船史上的奇迹。布鲁内尔第一个将关于梁的力学理论应用于造船,在船体建造上首创了纵骨架结构和格栅式双层底结构。双层底向两舷延伸直到载重水线以上,形成了双层船壳。上甲板也用同样结构以增加船体强度。“大东方”号长207米(680英尺),排水量27000吨,比当时的大型船大6倍。船内部用纵横舱壁分隔成22个舱室。船上安装两台蒸汽机,一台驱动直径56英尺的明轮,另一台驱动直径24英尺的螺旋桨,蒸汽机总功率8300马力,最高航速每小时16海里。船上有6根桅,帆总面积8747平方米(85000平方英尺)。它能载客4000人,装货6000吨。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才出现比它更大的船。“大东方”号尽管经营失败,但在造船理论和技术方面,却为现代钢船开辟了道路。

  蒸汽机船的完善 

  早期蒸汽机船驱动明轮用的蒸汽机是单缸摇臂式,汽压也很低。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三涨式蒸汽机,汽压提高到10.5千克力/厘米 。此时明轮已为螺旋桨所代替,三涨式蒸汽机配合螺旋桨成为典型的动力装置。19世纪末,蒸汽机已发展到四涨式六汽缸,蒸汽压力提高到 13.6千克力/厘米,功率达到1万马力。高压水管锅炉也逐渐取代了苏格兰式火管锅炉。20世纪初,货船一般是用三涨式蒸汽机作主机,功率约2000马力,航速约每小时10海里,载重量增大到6000吨。航行于大西洋上的大型远洋客船,以往复式蒸汽机为动力,单机功率达到2万马力。

  汽轮机船、柴油机船的问世 

  1896年,英国人C.帕森斯将他发明的反作用式汽轮机成功地应用于船上;同年,瑞典人C.迪拉瓦尔发明了冲击式汽轮机。进入20世纪以后,船用汽轮机不断改进,因为重量轻,功率大,旋转均匀和无往复运动部件等,普遍应用于大型高速船。至今,某些大功率船仍用汽轮机作为推进动力。1892年,德国人R.狄塞尔发明压燃式内燃机,即柴油机,20世纪初开始应用于船上。柴油机热效率高、油耗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40年代末,柴油机船的吨位即已超过蒸汽机船。

  油船和散货船的出现 

  早期的杂货船承揽一切货种的运输,包括散装的煤炭、谷物等和桶装的油类。1886年开始出现具有现代油船特征的船,也就是将货油直接装在分隔的油密舱室内并用泵和管系进行装卸。进入20世纪后,对石油的需求日增,油船逐渐形成一支专用船队。1944年最大的油船载重量为 23000吨。散货船略早于油船出现,但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港口装卸效率不高,发展缓慢,最大的载重量只有1万吨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工业国经济恢复,原料需求剧增,油船和散货船都向大型化发展。

  大型远洋客船的兴起 

  19世纪70年代以前,运输船舶都是客货混装的。1870年,英国人S.丘纳德和T.伊士梅创办丘纳德汽船公司和白星汽船公司,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航线上开辟旅行条件舒适的客船航班,豪华客船“海洋”号航行成功。此后各国相继建造大型豪华客船,航行于大西洋航线和东方航线上。80年代,已有载客千人以上,载重万吨以上,航速每小时超过20海里的豪华客船。20世纪30年代,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达到高潮,如著名的“玛丽皇后”号、“伊丽莎白皇后”号和“诺曼第”号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它们的载重量都在8万吨以上,主机为汽轮机,功率16万马力,航速每小时超过30海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势头又恢复了,到60年代,因远程喷气客机的兴起才停止下来。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对造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某些保障航行安全的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例如1912年“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导致了后来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签订。

  柴油机船时代 

  柴油机船问世后,发展很快,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化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空前兴旺,中东等地石油的大量开发,促使运输船舶迅速发展。1982年同1948年相比,船舶艘数增长了1.6倍,总吨位增长了4.3倍(见世界商船队)。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机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适应战时运输的需要,美国建造的2610艘自由轮(万吨级使用燃油锅炉和蒸汽机的杂货船)是最后建造的一批往复式蒸汽机远洋运输船舶。为了提高船舶运输的经济效益,船舶出现了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和内燃机化的多种趋势。

  船舶大型化 

  首先是油船吨位的增长和油船的大型化。1930年的世界商船队中,油船吨位只占总吨位1/10,1980年上升为1/2。1983年初,各种油船的载重量达到3.3亿吨。油船吨位的剧增主要在于油船大型化。50年代,3~4万吨的油船已被认为是 “超级油船”。6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20万吨以上的超大油船和30万吨以上的特大油船。70年代又出现了50万吨以上的大油船。石油危机发生和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后,这种趋势已经停止,许多大型油船正面临拆毁的命运。在油船大型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装运煤炭、矿砂、谷物等的干散货船的大型化。60年代末,大型散货船的载重量超过10万吨,最大的已达17万吨。从50年代后期起,建造了能兼装原油和干散货的兼用船,如油散船和油散矿船等。

  船舶专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专用船发展很快。杂货船用途广泛,适应性强,在艘数上至今仍占首位。典型的杂货船都以低速柴油机为动力,载重量不超过2万吨,航速每小时15海里左右。中国设计的“风”字号和“阳”字号货船都是典型的杂货船。为了提高杂货船运输多种货物的能力,近年制造出多用途船,除载运普通件杂货外,还能载运集装箱、重货、冷藏货和散货等。

  水路集装箱运输于50年代中期兴起,1957年出现第一艘集装箱船。这是件杂货运输形式的重大变革。这种运输形式在货物包装、装卸工艺、码头管理和水陆联运等方面都有所突破。采用集装箱运输,可以大大缩短船舶停港时间,节约人力,保证货运质量和实现“门到门”运输。20多年来集装箱船发展很快。1982年全世界已有全集装箱船718艘,1294万总吨,分别占世界商船总数的1%和总吨数的3%。这种船船型瘦削,航速高,货舱内有导轨,甲板上有缚固设备,一般不设装卸设备,而是依靠港口专用设备进行装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的重要专用船还有:装运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液化气船;船上设有跳板,能使牵引车、叉车载货自驶上下的滚装船(又称开上开下船);以驳船作为运输单元,不需要停靠码头进行装卸而能实现江海直达运输的载驳船等。

  远洋客船自从被喷气客机取代后,客船的性质已发生变化。60年代以来,旅游事业兴起,出现了一批定期、定航线,甚至环球航行的旅游船,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疗养、文化娱乐、社会活动以至海洋天文教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与此同时,在重要的短程航线上,还出现了一种吨位较小、除载客外还能携带旅客自备汽车的汽车客船。

  船舶高速化 

  自50年代起,航运界为了加快船舶周转,一度掀起船舶高速化的热潮。普通杂货船航速提高到每小时18海里,集装箱船航速在每小时20海里以上,美国建造的“SL-7”型高速集装箱船,以两台6万马力汽轮机为主机,最高航速达每小时33海里。但从石油危机以来,燃料费在运输成本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迫使营运中的高速船纷纷减速行驶,新造船舶的航速也出现下降趋势。但是非排水型的高速客船,如水翼船和气垫船已应用于短途客运航线上,并日益发展。

  船舶自动化 

  60年代初期以来,各国航运企业为了减少船员人数、改善船员劳动条件和提高船舶营运的经济效益,逐步实现了轮机、导航和舣装三个方面的自动化。如60年代中期造出机舱定期无人值班的船舶,已得到各国船级社的承认。

  船舶内燃机化 

  船舶内燃机化是指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机为主机。柴油机同蒸汽机比较,具有热效率高、油耗低、占地小等优点。自从1911年造出第一艘柴油机海船以来,采用柴油机为主机的货船和客船日益增多。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止,世界商船队中蒸汽机船仍占多数。战后,低速大功率柴油机由于增压技术的进步,单机功率不断提高,最大已达5万马力。过去必须安装汽轮机的大型高速船也能应用柴油机。另一方面柴油机对燃用劣质油的适应性也不断改善,这样在经济上便具有优越性。对于机舱空间受限制的滚装船、集装箱船、汽车渡船等,则可以选用体积小、重量轻的中速柴油机,通过减速箱来驱动螺旋桨。油耗低、能燃用劣质油的不同功率的柴油机现在几乎占领了船用发动机的全部市场。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运输船舶发展阶段被称为柴油机船时代。

七、如何从日本运送一辆汽车回中国?

随着国人收入的提高,很多国人都会选择去日本进行消费,比如说化妆品,电子产品甚至是马桶等等。但是题主所说的汽车产品,则是比较少有人从日本购车后,再运送回国内。

首先,题主要明白的是,日本所生产的车辆是右舵车。要知道,在我国,除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之外,在大陆地区,所使用的都是左舵车。而从90年代起右舵车在我国大陆就不能上牌了,而且根据法规,我国大陆是禁止进口右舵车的,而且现在也不会给右舵车办证了,所以无法取得正常的牌证手续;不过,原来上牌的、在年检中排放以及安全性能检测达标的右舵车仍然有在使用,但很少很少了,你在路上基本上是看不见的。所以说,如果是在我国大陆地区,你从日本运送一辆右舵车到我国,是行不通的。我国海关是一概不接受任何右舵车辆的报关,一旦发现后,将会被强制退运或由海关依法处理。除非你是香港市民,那么你可以将日本的右舵车运送至我国的香港地区,并且在我国的香港地区进行上牌办证以及缴纳关税。

不过,如果你是想从日本运送左舵车到我国,还是被允许的。首先你需要找到一家航运公司,承办你的运输业务,而且这个运输费用不菲。再者,进入我国海关的时候,你需要缴纳一笔关税,而汽车的关税是相当高的。除了缴纳关税之外,你还需要获得国内的“3C认证”,如果没有“3C认证”,那么你就没办法获得进口车辆的许可管理证。

笔者不太建议题主从日本运输车辆至我国,笔者建议题主还是在保税区购买平行进口汽车,会比较省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