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船舶类型 > 明轮船 > 明轮船能航海吗(明轮船的用途)
明轮船能航海吗(明轮船的用途)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3-18 04:51    点击:271   编辑:admin

一、中国航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中式战船。明轮船和漕船的古船模。

这3艘中国古船模分别是中式战船(广船)、明轮船、漕船。中式人力明轮船长107厘米、宽34厘米、高126厘米,由六至十二人驱动艉明轮提供动力,艉楼后墙书有“顺风大利”;漕船长107厘米,宽34厘米,高126厘米,为运粮漕船,船上除货舱外亦有官舱供官员与士兵使用,艉楼后墙书有“顺风大吉”。尽管曾被修整过,但斑驳的船身、似有似无的油漆、褶皱的船帆,都让人不得不唏嘘其百年辗转的历史,颠簸回家的艰难。

二、ship是美国发明的吗?

公元782~785年,杭州知府李皋在船的舷侧或艉部装上带有桨叶的桨轮,靠人力踩动桨轮轴,使轮轴上的桨叶拨水推动船体前进。因为这种船的桨轮下半部浸入水中,上半部露出水面,所以称为“明轮船”或“轮船”。在19世纪以前,船舶主要靠人工摇橹和风帆推进。

1769年,法国发明家乔弗莱·达邦在船上安装蒸汽机用以驱动—组木桨,但航速很慢,未能显示出优越性。1802年,英国人西明顿建造了蒸汽动力的“夏洛蒂·邓达斯”号明轮船。因遭到拖船业主们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在一个月后停止航行。

1807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富尔顿(R.Fulton,1765-1815)设计出蒸汽机带动车轮拨水的“克莱蒙特”轮船。该船性能可靠,执行了世界上最早的轮船定期航班,奠定了轮船不容摇撼的地位,因此富尔顿被称为“轮船之父”。

1829年,奥地利人约瑟夫·莱塞尔发明了可实用的船舶螺旋桨,克服了明轮推进效率低、易受风浪损坏的缺点。此后螺旋桨推进器逐渐取代了明轮。

三、明朝什么时候解除海禁?

自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四年(1371)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开始,标志着明朝持续200多年的海禁政策确立了下来。该诏令一经下发,全国所有海船悉数改为平头船,出入须有官方正式手续,而民船则是不能从事海运。然而,当这个禁令还在大发神威的时候,隆庆皇帝年间竟然出现了开放海禁的现象,不禁叫人称奇。为什么一向施行海禁政策的明政府突然解除了海禁呢?这一切的根源可以从倭寇那里追溯起来。

倭寇不仅仅是日本武士和流民,其中也包含元末时逃亡日本的中土武装组织。而倭寇之所以能在明朝时于中国东南海岸大肆横行,也与陆地上一部分奸商里应外合的行径有关。由于国家强制禁止海上商贸,一些民间商人遂通过走私来与外界通商,其中大的走私商贸团伙与倭寇相互勾结,劫掠船只,甚至引倭寇直接深入内陆抢劫,或与倭寇进行商贸往来。另外,这些走私商团也拥有大量的武器装备,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为了阻止倭寇继续侵犯沿海边境,解除沿海商人的武装力量,明政府几代朝臣都曾向帝王提出实行开放沿海、与外通商的建议,但均被否决。直到明穆宗隆庆皇帝时期,皇帝欲重振朝纲,对内实行了一些安抚政策,同时也下达诏令,开放漳州月港一带地区的海禁,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

这一举措一经实施,明朝的海上贸易事业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国家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走私集团的发展,倭寇也因此大大减少。然而,我们应当意识到,对于偌大的中国海岸线,仅仅是漳州月港开放,就能够满足海上贸易的需要了吗?当然不是。而且明政府也不是真正打算开放沿海地区,只不过通过开放一个点状地区而遏制整个负面势力。明政府的目的从“隆庆开海”的“出海船引”制度就可以看出。

所谓“出海船引”,就是凡可以在月港出海的商人,根据规定首先要在自己所在地邻勘报保结,然后向所在道府提出申请,经由海防机构核准后,发给商人船引。一般来说,担保人多是牙商(俗称商贸中介)和洋行(专门经营海外贸易的中介商人机构)。这道手续看似简单,实则要将商人的祖宗、亲戚全部录清楚,然后把自己所贩货物丝毫不差地交代明细。除了这些手续之外,商人还要交“引税”,相当于关税性质的钱财。

关于申请海外商贸的商人户籍,政府也有严格规定。除了漳州、泉州二府商人外,其余地区商人申请出海的手续更加严格,广、浙、福州、福宁等地商人,如若没有买通关系,几乎做不了海外生意。对于海外贸易地区,明政府也有明确规定,诸如禁止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等。

明政府的所谓“解除海禁”,表面上开放,实则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海上贸易。隆庆时期福建巡抚许孚远曾言:“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一语点破了明廷真正开海目的,不过是在有限开放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海禁”政策。

可是,明朝政府忽略了一点,越是被严格控制的事情,越容易向白热化发展。从事海贸的商人们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出海做生意,谋取暴利之心从未消泯,倭寇虽然渐渐淡出历史的视线,但中国却逐渐招来了觊觎东方财富的西方的野心狼子。